中央再出招劈藥價聯邦制藥遭殃 業界料藥股續捱沽

中央再出招劈藥價
聯邦制藥遭殃 業界料藥股續捱沽

【本報訊】繼去年12月後,中央再度向藥企開刀,調低兩類藥品最高零售價,無論品種、減幅及規模,皆遠高於上次,本港上市的聯邦制藥(3933)亦是名單之內。業界人士相信,往後會有更多藥品被限價,甚至減價,藥股料繼續捱沽,短期不宜沾手。
記者:黃尹華

發改委昨發出通知,從本月28日起,降低部份主要用於治療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及循環系統類藥品最高零售價格,涉及162個品種,近1300個劑型規格。
調整後,價格將較現行規定價格平均降低21%,預計每年可減輕民眾負擔近100億元人民幣。

民眾可年慳近百億

現時中國使用抗生素甚為普遍,中央指降低有關產品價格,對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具有重要作用。考慮成本及價格調查後,最終確定價格調整方案。
對上一次藥品降價要倒數至去年12月,當時發改委將涉及抗生素、心腦血管等17類單獨定價藥品降價,平均減價幅度達19%,預計每年可減輕民眾負擔近20億元。今次降價包括單獨定價藥品及統一定價藥品,降價幅度和涉及藥品種類都較上次有所增加,平均減幅達21%,品種亦增至162個。

涉162種藥 減幅21%

單獨定價藥品方面,部份知名外資藥企如葛蘭素、輝瑞、惠氏、默沙東的產品皆榜上有名,而本港上市的聯邦制藥,生產的阿莫西林及氨芐西林共6個劑型規格亦是限價名單之內。
聯邦上周曾發盈喜,預期全年多賺最少1.8倍,股價昨最多曾升5.1%,收市升幅收窄至2.5%。
事實上,今次降價後,中央已事先張揚未來減價會陸續有來,發改委指出,將按照既定工作計劃、分期分批降低其他政府定價範圍內的藥品價格,價格調整將以藥品生產經營的社會平均成本為基礎,綜合考慮市場供求等因素確定。
一名美股大行分析員表示,藥股向來以高毛利率、高增長為賣點,因此較其他股份享有較高估值,現時中央已明言壓低藥價,相信無可避免打擊藥企利潤,短期沽壓難以消除。
今次針對性打擊有關心血管、抗生素藥物,預期相關醫藥股會率先遭殃。
藥股昨日近乎全線下跌,其中神威藥業(2877)挫4.8%最傷;利君國際(2005)及四環醫藥(460)分別跌2%及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