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以不影響私人市場為由,意圖推出限呎地來增加中小型單位供應,協助市民「上車」,但學者及業界都認為此舉無效,政府應重新考慮介入房屋供應,才能真正協助港人安居樂業。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黃君華表示,政府雖推出限建細單位的土地,以增加符合上車能力範圍的中小型單位,但今次元朗地連建築費、利息及合理利潤,將來每呎也要賣6000元,已給政府一個清晰訊息:政府已不能單靠私人市場來解決市民的居住問題。
復建居屋迎合訴求
近年社會不斷有聲音,要求政府復建居屋。他認為,政府的確要重新思考,居屋對提供穩定和針對特定收入人士才可購買的房屋供應,以迎合社會對安居樂業的訴求;而且居屋更只是港人才可購買的房屋。
該系另一位教授許智文指出,除限呎外,政府或可仿效內地,推出一些限價土地,並對買家收入設限,以便更有效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房屋供應。
萊坊測量師行執行董事陳致馨指,再多限呎地也無用,因在供求定律下,限呎地提供的單位,並不意味樓價會平。復建居屋無疑一定可幫助港人「上車」,但個人認為資源只惠及部份人士的做法,並不公平,特別是中產人士,故政府應大量推出土地,「餵飽發展商,佢哋咪唔會咁勇出價」,屆時樓價便可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