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埔沙螺洞的生境質素在山火及野戰遊戲等人為破壞下逐漸下降。擁有該山谷96%土地的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已向環境保護署呈交「沙螺洞公私營界別合作自然保育試驗計劃」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計劃興建可容納60,000個骨灰龕位的靈灰閣,將交由本港著名建築師嚴迅奇設計,日後清明及重陽等祭祖時節,拜祭人數將設上限,避免對附近生態保護區造成破壞。
記者:蔡建豪
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及保育代理人綠色力量建議,撥出整個山谷逾90%、合共約52公頃土地設立生態保護區,山谷入口地段生態價值較低的5.5公頃土地作發展用途,計劃中將設立一個多元文化教育靜修院暨靈灰閣,包括自然教育中心及園景地帶等設施。建議亦提出在發展地段內保留一片種有樹木、全闊20米的無建築緩衝區,進一步減低發展對生態保育區的影響。
家屬拜祭需預先申請
靈灰閣是發展計劃的重點項目,倡議人傾向採納日本京都的神社設計模式,並交由本港著名建築師嚴迅奇設計。提供60,000個龕位的靈灰閣,會設定一些特別限制,祭祖人士除不能焚燒冥鏹,清明及重陽等祭祖時節最多只容許20,000個特定龕位的後人前往拜祭,家屬拜祭前需預先申請,以及必須乘坐指定的接駁巴士前往。限制是為免拜祭時節人潮逼爆靈灰閣,減低生態保護區受到破壞的可能性。平日前往拜祭人士則不設限制。
工程需擴闊行車通道
開展工程前,項目倡議人需先擴闊現時唯一連接行車通道沙螺洞路,以及鋪設污水渠等設施。
工程進行期間,倡議人已準備建造圍欄及臨時行人小橋運送物料,避免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綠色力量亦會在工程期間進行監察,確保工程依足環評要求。
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稍後將向政府的環境保育基金注資1.2億元,負責沙螺洞將來的長期保育及管理工作。有關發展計劃的環評報告,現正諮詢公眾及環境諮詢委員會,若順利取得環境許可證,將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更改土地用途,估計更改土地用途程序需時兩年。估計整個多元文化教育靜修院暨靈灰閣項目,最快2016年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