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看好天然資源,早前預期紐約期油價格會跟隨布蘭特油價上升,以目前中東一帶的局勢而論,相信與「圓滿解決」仍有一段距離,油價短期內料難大跌;中長線而言,石油存量及產量正日漸萎縮,油價料將維持在較高水平運行。在是次阿拉伯亂局下,對石油依賴程度較高的國家影響無疑較大,而復蘇力度不穩的成熟國家亦受牽連。
年初至今,MSCI能源指數和俄羅斯RTS指數均升逾12%,印度及沙地阿拉伯股票指數則分別下跌約9%及20%(見圖),可見高油價會打擊新興市場,或利好阿拉伯地區的立論均不正確。
中港影響相對低
埃及仍由軍方統治,加上利比亞局勢不穩,即使油價回落,亦只會是短期現象。有研究報告指出,將不同國家來自能源方面的收入,跟關於能源方面的補貼作比較,可得出哪個國家是高油價下的受惠者(或受害者)。
在新興市場中,受高油價所累的國家主要是石油依賴國,當中埃及、巴基斯坦、印度是能源淨支出國。以印度為例,政府對油價向來提供補貼,最近更決定向國營石油企業提供燃料補貼費用的一半,加上當地公債佔GDP比重逾50%,因此油價越高,對印度的財政壓力越大。亞洲方面,東協國家如新加坡,石油開支佔GDP逾10%,油價上升亦影響當地經濟增長。
相反,對石油依賴較低,甚至本身是石油出產國,則較易降低高油價的衝擊。中國和香港的石油開支佔GDP不足4%,故高油價對經濟的衝擊有限。至於俄羅斯,國內石油消費量只佔當地油產25.7%,其餘74.3%均作出口,因此反受惠於高油價。
成熟國家在今次油價升浪中亦將難獨善其身,近來有研究顯示,油價每上升10美元,將會令美國未來兩年內,每年GDP增長下跌0.2至0.3%。因油價上漲增加了美國人在汽油方面的開支,高油價變相成為對消費者的另類徵稅,減低整體消費意欲。
至於一眾阿拉伯國家,單從油價角度來看,固然難以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不過,目前當地多國均面臨民眾示威,甚至變天的浪潮,此一大不穩定因素將成為當地經濟的主要障礙。在如此亂局之下,投資能源股明顯比投放在中東地區更能受惠。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