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四二六社論陰魂不散 - 李平

盡論中國:四二六社論陰魂不散 - 李平

1989年4月26日,中共喉舌《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的社論,將學生反貪腐、要民主的示威活動,定性為動亂,為六四大屠殺埋下了伏筆。
22年後,中國網民走向街頭散步、微笑,甚至沒有口號、沒有標語之際,中共喉舌又開始重複四二六社論的陳詞濫調。中共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接連兩日發表署名文章,分別以《自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穩定 從每個人做起》為題,中共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的評論則以《穩定是人心所向》為題。
北京、上海兩地傳媒的評論,措詞大同小異,頗似四二六社論還魂。一是大甩帽子,將北非、中東的反政府示威定性為造成「社會不得安寧,人民陷入災難之中」動亂,一如四二六社論將學生運動定性為動亂。二是將「茉莉花革命」集會定義為「街頭政治」,指摘「境內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企圖搞亂中國,一如四二六社論批判「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學生製造動亂。三是呼籲全民行動,今次要求「不信謠、不傳謠、不參與」,四二六社論則要求「為堅決、迅速地制止這場動亂而鬥爭」。

黨報批判「街頭政治」

值得關注的是,當年四二六社論發表後,上海、北京率先回應,時任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召集萬名幹部大會,要求學習社論、堅決制止動亂,為他日後接任中共總書記搶得籌碼。北京市委書記李錫銘則在萬名幹部大會上,批判學生是在搞文化大革命那一套,是在製造動亂,結果刺激更多學生走上街頭。
如今,北京、上海的黨報又率先批判「街頭政治」,背後是否有人圖謀藉機撈取在中國黨政領導層交接班的政治籌碼?後續的觀察指標有二:一是中央級大報出聲批判中國「茉莉花革命」、「街頭政治」之時,就是中共高層支持民主、政改的聲音被壓制、被消滅之時;二是各地黨報爭相轉載中央大報評論時,就是茉莉花真的開始飄香中國之時。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