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教改 功課越多 家長受累

越是教改 功課越多 家長受累

【本報訊】政府全面推行教育大改革十年,大原則以「學生為本」,口號是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豪言壯語為學生、家長和教師「拆牆鬆綁」,但資深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均認為事與願違,五花八門新政策令學生功課越來越多,連家長也疲於奔命,能否達到教改目標成疑。

專題研習 母陪女上街做問卷

趙太長女讀大學三年級,兒子讀中六,幼女讀小五。細女每日平均有八至十項功課,每日放學後開始做功課,晚飯後再溫書,10時就寢。趙太指細女功課量明顯較姊姊和哥哥讀小學時繁重,專題研習更令人疲於奔命,曾有一專題要花三個月時間製作,其間母女要上街做問卷調查。
除了功課,趙太細女每周要補習數學、英語和學鋼琴各一節,周末和學校假期才有時間玩耍。趙太自言不是壓迫型家長,「其他家長仲誇張,補好多習」。她坦言幼女自升小學後變得「唔係咁想返學」,因此盡量減少細女補習和溫書時間,她又慨嘆:「做咁多嘢都係想佢升到間好中學。」
已退休的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趙榮德,指學生功課量在教改後越來越多,要求小學生做專題研習,令家長也叫苦連天,「我當年都收過家長投訴,話功課太多根本做唔切」。他又指教改在小三、小六和中三推行「全港性系統評估」,測試學生水平,難免有學校會加強操練學生,增加學生功課量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