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會爭執的兩會 - 曾令俊

中國需要會爭執的兩會 - 曾令俊

一年一度的「兩會」已在北京開幕,代表們按憲法所定的本質工作是為民眾反映訴求、爭取利益。可在現實中,按照往年的情況來看,這樣的要求已成為「空中閣樓」式遙不可及的夢想。每年兩會都是同樣的場景,「開幕隆重、閉幕勝利」,問題老生常談,沒甚麼振奮人心的成果。
長久以來,人大被謔稱為「橡皮圖章」,政協被調侃為「鼓掌部隊」,兩會代表無非就是「見面握握手,會上拍拍手,表決舉舉手,散會揮揮手」。在我看來,這與其說是對代表們的諷刺,毋寧說是對整個政治生態的嘲諷。
眾所周知,中共政府的種種經濟大政方針並非由兩會討論決定,而是由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為中心的領導權力核心所決策。毋庸諱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麼說,兩會代表是擺設、木偶,為領導鼓掌和對政策表示支持是他們為兩會作出的最大貢獻。

表面和諧 蓋不住社會矛盾

當局在「兩會」場合刻意迴避現實中存在的不和諧因素,限制議題的談論空間,發出「一元化」的聲音;而代表們也積極地回應,法治不彰、司法不獨立、政治體制滯後等議題被拋諸腦後,甚至不少代表將兩會變成讓領導賞識的舞台。
當局需要的是一個和諧的兩會。顯眼亮麗的民族服裝、嚴格的安檢制度以及新聞控制,呈現出的是表面和諧安詳的氣氛。但表面的和諧又豈能掩蓋社會矛盾的越發尖銳,殊不知,目前政局劇烈動盪的北非國家,在社會矛盾大規模爆發前,其公開政治活動呈現的也是一幅和諧景象。
中國需要的不是一個外表和諧的兩會,我們希望兩會能發出多元化的聲音,對政府政策的強力質疑、監督和問責,甚至激烈的爭執,並希冀執政者作出積極善意的回應。不同意見的碰撞和交流,才能不斷接近當下社會問題的本質,為弊端提供治理之道,這樣才能促進社會健康、有序地發展。

曾令俊
內地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