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隔壁的Keyman以為我存心取笑他,但講到尾,我實在接受唔到佢會答錯「那個球星未穿過曼聯7號球衣?」這條《撳錢》題目。答案有4個揀,C朗、佐治貝斯、奧雲或卜比查爾頓。Keyman揀了奧雲,但是真正答案係(穿9號的)卜比Sir。
自辯以前球衣只有號碼
以專業足球評述員身份答錯這條題目確係笑大人個口,事後他當然臉如灰土。翌日碰頭再提此事,還被工作人員爆內幕,原來這條題目幾個月前試玩時已經問過,他當日一樣答錯,你說好笑不好笑?最慘的是當事人被我們七嘴八舌指指點點之際,一張臉時紅時綠。
也許是專業與尊嚴同時受損,Keyman其後有點發晦氣的跟我說︰「其實以前比賽的球衣只有號碼,唔係跟人,所以冇名,邊個落場就跟位置着,佐治貝斯冇出場,或者佢着過件7號都唔定!」多少有點不忿。作為一個旁觀者,我明白他的感受。
對了,係幾時開始,連聯賽球衣都跟埋人名?誰可以回答我這條問題?記得細個睇足球比賽,只有踢世界盃的國家隊球員的球衣才有球員的名字。我認為那是一種肯定,因為去到國家隊層次,已不是人人都有資格做代表。
以前僅世盃球衣有人名
事實上,我不大接受目前的球衣號碼全跟球員的個人心水,像亨利在阿仙奴年代,由於10號球衣已被伯金所用,他只有改穿14號,即使伯金退役,亨利依舊穿14號,而10號竟然落在打中堅的加拿斯身上,讓人搞糊塗了,為甚麼前鋒會終日鎮守後防?
為球員編號碼是不是純粹球衣生產商的主意,開拓市場的一種策略?還是搞聯賽的生意頭腦,要觀眾覺得那些聯賽的重要性一如世界盃重要,抑或是球員的「me,me,myselfandI」,自我中心情意結作祟呢?
文:盧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