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去年雖採取非常手段,以額外印花稅形式趕走中短線住宅炒家,卻令炒家轉投工商舖物業。
升幅15%夠買4個太古城
在炒風熾熱下,工商舖物業投資者短線獲利個案增加,當中於去年9月向舖王鄧成波購入尖沙嘴柯士甸路全幢商廈,剛以確認人形式轉售,5個月內獲利約2200萬元,足以買得4個太古城兩房單位,好過炒豪宅。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本地投資者以1.7億元轉售柯士甸路2及2號A全幢物業,以總樓面面積約24364方呎計算,折合每方呎約6978元。該名投資者於去年9月斥資1.48億元,向鄧成波購入有關物業,現轉售賺14.9%。
市場人士表示,自從打擊炒樓措施推出後,投資者見短線住宅無利可圖,即「轉身」把資金投向工商舖市場,過去數月推高了樓價,短線有斬獲個案陸續出現。
國衞中心短炒3個月賺236萬
據中原資料顯示,今年1月份,商廈摩貨買賣登記總值3.22億元,較去年12月份的2.27億元升41.9%,金額是2009年7月份錄得7.3億元後,18個月以來第二高,僅低於去年11月份的5.5億元,陸續反映去年12月部份資金轉投商廈後,摩貨熱升溫。
另外,中原(工商舖)寫字樓部營業董事鍾為民表示,由資深投資者持有的灣仔告士打道國衞中心15樓05室,面積約1574方呎,享海景,剛以1857.3萬元「摩出」,呎價11800元。
由於上址屬優質盤,因此獲多個客人爭購,追價過程激烈,最終由一名投資者爭購成功。原業主於去年11月以每方呎約10300元買入,不足3個月,賬面獲利236.1萬元離場,單位升值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