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巨型天幕到巨型森林,兜兜轉轉,西九文化區的終極設計,最終仍落在英國著名建築師NormanFoster手上。西九管理局公佈,Foster的「城市中的公園」概念設計,力壓荷蘭名師RemKoolhaas與「本地薑」嚴迅奇兩個方案,成為耗資216億元的西九文化區主體設計。文化界與建築界勁彈Foster方案最無特色,但西九管理局主席唐英年指該方案最具彈性。
記者:黃偉駿 蔡建豪 蔡元貴
西九文化區董事局昨午通過評審小組的推介,揀選了Foster+Partners的「城市中的公園」作為主體設計,由董事局主席、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公佈結果。唐表示評選時取捨困難,三個方案各有所長,而且得分接近,但Foster的設計彈性非常高。西九管理局稍後會從其餘兩個方案中,挑選一些優點糅合進主體設計內,希望趕及在今年底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發展圖則。
10年前天幕設計被推翻
評審小組主席、行政會議成員夏佳理表示,西九文化區不可能一次過興建所有藝術設施,所以強調彈性與融合,Foster能將西九不同建築分割成40多個地盤,「無論加大縮細,或者調位都可以」。反觀Koolhaas與嚴迅奇的設計則有太過鮮明的佈局。
夏又稱希望靠216億元撥款完成文化區建設,毋須額外申請撥款,因此分階段興建時,彈性很重要。2015年首階段落成設施中,除藝術建築外,也會有餐飲、娛樂等設施支援西九財政。
年屆75歲的英國建築師NormanFoster,早於01年參加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西九文化區原名)的概念設計比賽,憑着巨型天幕的地標式設計,翌年贏得冠軍。惟因政府後來堅持單一招標,結果被輿論炮轟是利用文化包裝地產項目,最終被迫推倒重來,連帶天幕設計也要放棄。
落選本地設計師感失望
Foster+Partners合夥人懷特昨表示興奮,至於如何融入其他兩個方案的特色,有待與西九管理局商討。他重申文化設施與商住樓宇設施分開,是希望不論是否熱愛文化活動的市民,均能享用西九的公共空間。至於最終建造成本,將取決於分多少階段建造,但有信心控制成本。
本地建築師嚴迅奇對設計落選感到失望,他謂不想揣測落選原因及評論獲選方案,但期望將來的概念圖可引入其設計中的多元化公共空間,以及空間與文化設施互動等元素。有指三個設計方案得分接近,他直言感「驚奇」,但認同藝術評審必有主觀成份,「我會接受佢(管理局)講嘅原因」。
Koolhaas恭賀對手獲選
荷蘭建築師Koolhaas所屬的OMA建築事務所發表聲明,恭賀對手獲選,但坦言「希望得到另一個結果」。聲明又表示有信心旗下項目未來能繼續貢獻西九文化區以至香港的發展。此外,西九管理局已就前行政總裁謝卓飛閃電辭職後,極速加入英國文化協會一事,分別聯絡了謝與協會,待取得補充資料後才決定如何跟進。
設計方案賣點
‧公共空間:230,000平方米地面空間、19公頃公園
‧設施:32,000平方米的藝術及文化設施
‧就業:提供16,000個職位空缺
‧環保:區內行車道路和停車場藏在地底
資料來源:Foster+Part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