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民間監察機構發現,本港佛教慈善機構志蓮淨苑09年度將超過一半可動用資金即約2.5億元用作投資,望彌補08年度近億元的虧損,另將4,200萬元購買高風險金融產品「ELN」(EquityLinkedNote即股票掛鈎票據)。有立法會議員批評,作為慈善機構不應動用大部份資金作高風險投資。
記者:謝明明
由民間核數師成立的慈善機構評級網「明施慎選」(iDonate)審視志蓮淨苑09年度的財務報告後,發現該機構的建設基金,於08年度持有超過4,200萬元股票掛鈎票據,雖然隨後一年已減持至700多萬元,但明施慎選認為,慈善機構運用捐款儲備投資應謹慎,不宜作股票掛鈎票據這類高風險投資。
08年投資虧9100萬
報告更顯示志蓮淨苑建設基金將一筆約5,600萬元存款,抵押予銀行(pledgedbankdeposit),作為股票掛鈎票據的抵押;換言之,該機構在這高風險投資項目上有涉及近億元款項,明施慎選批評此舉難令公眾理解。
志蓮的建設基金08年度投資虧損逾9,100萬元,相信與金融海嘯有關,但隨後一年仍動用近2.5億元作金融投資,幸好賺了約3,400萬元。明施慎選認為,志蓮淨苑應向公眾清楚交代財務賬目、管理方法和投資方針,包括選擇投資產品的條件和篩選程序。本報前日向志蓮淨苑查詢事件,但至昨日截稿前,仍未獲回覆。
志蓮淨苑建設基金主要負責寺廟及其他營運收支,志蓮旗下安老及教育服務另設基金管理。身兼志蓮淨苑安老信託基金會主席的立法會議員梁劉柔芬表示,由於她不是志蓮淨苑建設基金會董事,不便評論事件,但她不排除部份投資屬捐贈項目,「捐贈唔一定係現金,可能係股票,甚至物業都有」。她又質疑明施慎選只憑慈善機構的財務報告作評級,過於片面,對相關機構不公平。
不過,立法會社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主席張國柱指出,作為慈善機構,志蓮淨苑應避免作高風險投資;而且在投資虧損近億元後,竟再動用2億多元作投資,是不適當行為。他認為社署作為撥款機構,應監管公帑是否用得其所,並有責任提醒該機構小心運用資源。社會福利署則回應稱,會了解情況。
志蓮淨苑賬目疑問
‧持有4,200萬元高風險投資產品「股票掛鈎票據」(ELN)
‧將5,600萬元抵押予銀行,作為ELN的抵押
‧08年度其他投資包括股票虧損約9,100萬元後,09年度將近2.5億元投資
‧坐擁龐大儲備卻用作投資,而不將資源投放在社會服務上
資料來源:明施慎選〈 http://www.theidona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