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反過來說,真正的問題並非單靠錢可以解決。
我絕對明白無論基層、中產以至中小企的處境是每下愈況,特別是基層更活在水深火熱中。每人的六千大元其實也是從民間來的,應該還給民間。同時也避免政府花在像申辦亞運、打本給基金經理做生意這樣愚蠢又無聊的揮霍。但無論左派右派(按:為方便理解,或可稱作「社會派」與「市場派」)、傳媒以至大眾,若只聚焦應否「派糖」,又或怎樣派法的爭論,這實在忽視了真正的核心問題。
收錢便收聲等同掩口費
我們應該問:為甚麼庫房會水浸?庫房過剩之財,主要來自房地產市場,而財富之所以集中在房地產市場,是靠剝削中、下層市民與中小企的生存空間及發展機會而來。地產形成霸權則源自扭曲之政治制度。若「市場派」不敢正視香港自由市場已遭地產壟斷的事實而奢談自力更生;假如「社會派」只着眼於「分享經濟成果」的概念;一般市民更只為六千大元皆大歡喜──不去針對制度弊病,只會是盲人摸象、捨本逐末,我們又怎能再怪責政府短視?
我們更未曾觸及財政預算案的真正意義。那並非反智傳媒每年關心的「派糖」恩惠,而是政府透過分配公共開支而對社會作出政策導引或承擔。面對香港人口老化及貧富懸殊問題,是否可實施醫療券及全民退休保障?會否撥款增建公屋、復建居屋以解住屋之困,即使是限量復建?會否回購兩條隧道以減市民交通負擔?可惜,這個欠缺管治思維與意志的非民選政府,是不會有如此長遠的政策考慮,更遑論對制度作出根本改革。而在如此制度下,下屆政府、下任司長與往後的預算案,也不可能有太大分別──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未解決。
錢當然照收,因為還富於民是應該的。但收錢不等如收貨。如果收錢便收聲,那豈不等同承認這是一筆「掩口費」?豈不認同人民也可以錢「賄賂」,從此默許一個不公義制度所造成的貧富極度懸殊?往後政府又是否只需做一個保母,負責安撫與照顧沒有特權的社會大多數,好等少數特權者繼續恃強凌弱?公共財政又是否只需短期派糖息民怨,而不需長遠規劃?澳門已行此套,曾經以拼搏精神傲視國際的香港人,你願意淪落至此,等待救濟嗎?你能忍受無了期的死局嗎?
凝聚人民力量發出強聲
要還富於民,必先還政於民。而還富於民的方式也非這樣。
那麼,請你以一個周末好好思索。你可以為艱苦過活的自己爭一口氣,可以為無數更弱勢的人討回公道,甚至可為億萬深受壓迫而無法申寃的同胞發出怒吼,用凝聚人民力量的方式於周日向特區政府以至北京發出一個理性而響亮的聲音:切實的政制改革!既得利益者不會自動放棄特權,當中東人民以血肉去爭取自由,難道你的人生就只在於英超「兩紅大戰」?歷史改變可以是偶然,機會或只此一次。香港人,你還等甚麼?
最後借用一句話:「其實你和錢對我都不重要──沒有你,對我很重要!」(《讓子彈飛》)
方思圓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