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美國不會出兵利比亞 - 盧峯

探針:美國不會出兵利比亞 - 盧峯

去年上場的英國首相卡梅倫及他的班子果然少不更事,缺乏經驗閱歷,一碰上像利比亞內戰這樣的重大國際事件就露了底。剛提出設立禁飛區就被迫急急改口,不敢再提。
為甚麼說他們露了底,表錯了情呢?要在非洲大陸北部設立禁飛區,只有美國牽頭同意出兵才有可能做到,英國能做的是配合老大哥的步伐,在聯合國及北約敲鼓響應,然後派少數戰機參與行動,希望攞一點彩,擺一下大國威風。今次卡梅倫眼看西方傳媒及各界群情洶湧,對狂人卡達菲磨拳擦掌,便以為可以仿效九十年代對付塞爾維亞強人米洛舍維奇那樣,以北約的名義設立禁飛區,像打擊米洛舍維奇那樣削弱卡達菲的戰鬥力,協助叛軍或人民力量取勝。只是,今時的美國跟九十年代獨霸全球時的美國截然不同,她已失去了干預其他地區的意願、決心,已不再有餘裕再向另一個國家出兵。卡梅倫連這樣的轉變也看不到,難怪提出禁飛區後立時吃檸檬,要自己急急收回建議。
首先,今天的總統是奧巴馬。雖然有不少人說他跟年少得志的克林頓有點相似。但實際上他比克林頓務實得多,內政固然步步為營,不肯輕易作承諾;在外交上更是講多過做,盡力糾正小布殊政府把手伸得太長的擴張政策。即使面對死敵、爛仔如伊朗、北韓,他的政府也堅持外交接觸,不威脅會使用武力。像這樣一個求穩、求謹慎的總統,怎麼會隨便向利比亞這個沒有直接威脅美國核心利益的國家動武呢?
此外,美軍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雖已逐步結束,但仍有近十萬美軍在當地執行各種任務;而在阿富汗的數萬美軍則仍處於實際戰鬥任務中,需要動用大量資源。換言之,美軍的力量已被分薄,已被兩個戰場弄得左支右絀。假若再要向卡達菲動武,即使只是劃定禁飛區,也需要動用數以百計的軍機及大量軍事資源,軍方固然非常不情願,更會進一步削弱美軍應付其他危機的能力。難怪國防部長蓋茨幾乎一開口就否定禁飛區的建議。
還有一個關鍵就是美國政府缺錢。兩場中東戰爭加上刺激經濟,美國政府今年財赤已超過一萬多億美元,累積財赤高達十多萬億美元。在沒法加稅的情況下,奧巴馬政府只能像望天打卦般希望經濟迅速好轉,提升收入以減赤。假若再介入利比亞,等於再擴大軍費開支,等於再擴大赤字;國會共和黨肯定大興問罪之師,國民也不易諒解。既然是這樣,奧巴馬政府自然不肯輕易落水,出兵利比亞了。
唯一可能的軍事行動是派精銳特種部隊獵殺或活捉卡達菲。畢竟利比亞現政權全繫於他一人身上,只要把他除去,現政權登時瓦解,反抗軍將可長驅直進的黎波里。問題是這樣的行動有違美國政治倫理,奧巴馬未必願意蒙上污名。
算來算去,美國顯然無心、無力向利比亞動武。所謂國際干預或禁飛區只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