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剛好18歲,夠資格領取6,000元,但嚴敏華仍很不滿預算案。她說:「成個預算案好有問題,派咁多錢,點解唔增加教育資源?」就讀中七的她,面對巨大的高考壓力,她的同學都為爭取入讀大學弄至身心俱疲,她質疑政府為何不增加大學學位。
「點解派畀李嘉誠?」
「未夠秤」的同學望錢興嘆,紛紛「媽媽聲」,嚴敏華認為,即使求學階段的學生一樣對社會有貢獻,18歲不是一個公平的界限。她說:「身邊好多同學都要兼職掙錢,而一啲過咗18歲嘅大學生,好多都從來冇做過嘢。」
生於小康之家,嚴敏華一家五口,父母連她一共可獲一萬八千元現金。她認為,這筆錢用作援助貧窮學生更加有用,「好多窮學生,買唔起電腦、冇錢參加興趣班,想脫貧都冇機會,點解六千蚊寧願派畀李嘉誠都唔派畀佢哋?李嘉誠起咁多發水樓,對社會又好有貢獻咩?」
嚴敏華覺得,6,000元現金最終還是回到大財團的手上,「家個市場俾大財團壟斷晒,嗰六千蚊最終咪又係使喺大財團嘅商店度,地產霸權嘅局面始終都冇變」。
另一位中學生、13歲的Donald,自問沒有資格拿取6,000元,他說:「因為我真係冇乜實質貢獻,不過好多18歲以上嘅學生對社會都冇乜貢獻。」但他今天依然打算上街。他解釋:「呢六千蚊似賄賂多啲,想我哋唔出聲,但係好多社會問題都未解決,例如貧富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