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財政預算案,鬧得滿城風雨,只係聚焦諗強積金注資六千元,其他「派糖」,無人理會。按正常經濟道理,經濟好景,公共財政健全,政府有大把盈餘之時,政府最應該做嘅,就係削減稅率,等納稅人來年交少啲稅,但是世界上好少政府願意咁做,一來政治上減稅容易加稅難,二來所有政府都唔願自動收縮,唔想削減公共開支,於是趁住有盈餘之時,乘機增加公共開支,派多啲福利,無論係一次過還是經常性,都唔計較咯。預算案既然增加開支,仲邊度會減稅嚟減少公共收入吖。有此原因,所有政府嘅體積易脹難縮,外國如此,香港何嘗不然。
喺呢個時候減稅嘅話,特區政府仲要驚住俾「工黨」(民建聯、工聯會、職工盟、民主黨、社民連以及公民黨)大罵官商勾結,肥上瘦下,擴闊貧富差距,故此政府捨正道而弗由,專注於一次過嘅小恩小惠,勢估唔到有錢派都俾人鬧餐死,此乃香港特區政府太有錢之過,則與美國政府相反。諷刺嘅係,美國州政府冇錢開飯,教師工會上街示威抗議,而香港大把錢開倉派米,教師與工會亦話要上街示威抗議。
美國威斯康辛州要大削支出,撤銷州政府公僕嘅集體談判權(美國聯邦政府公僕無此項權利),州內教師與公僕基於本身利益着想,上街同政府死過,是可以理解嘅。香港有人示威就會因為要現錢,唔要強積金,與基本權益毫無關係。曾俊華呢次好似受到教訓,願意同建制派議員妥協,修改預算案,派現金六千、退稅六千(上限),竟然又俾人彈為軟弱,無行政主導,係看守政府心態;相信佢唔肯妥協嘅話,一啲多口學者又會彈佢僵硬,不聽民情,死雞撐飯蓋。事實上,政府與議員就預算案談判,在外國政壇司空見慣,美國無年無之,今年美國白宮就與共和黨議員鬧交鬧到火紅火綠,如雙方唔妥協嘅話,聯邦政府就會暫停運作,相信白宮點都會向共和黨控制嘅眾議院讓步嘅──即係削減支出比較削得入肉啲!曾司長在美國MIT與哈佛讀書,對美國政治人物之「談談打打,打打談談」,視讓步妥協為家常便飯,應該好有認識,故此好快與建制派達成共識,全城永久居民(18歲以上)有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