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關乎香港發展前途的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規劃署昨晚安排首場公眾論壇,吸引逾百名市民與專業人士出席。有份參與研究的兩名學者黃煥忠與劉啟漢認為,現階段仍處於方向性的概念構思,希望公眾不要「諗得太複雜」。多個民間團體聯署,要求政府將未諮詢或未完成諮詢的發展項目,先從灣區計劃中剔除。
規劃署署長梁焯輝與副署長凌嘉勤,昨晚聯同參與計劃研究的浸會大學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主任黃煥忠教授,及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劉啟漢副教授出席公眾論壇。由於特首曾蔭權日前遭示威者衝擊,警方昨特別安排了數名便衣警員在場戒備。
學者勸不要諗得太複雜
10多個民間團體在會前向規劃署遞交聯同300名市民簽名的請願信,要求署方公開所有計劃文件及與內地的會議紀錄,並將部份仍然未完成公眾諮詢、未展開諮詢或未達成社會共識的發展項目,包括新界東北發展區、北大嶼山新市鎮、北環線及深港西部機場鐵路等,先從灣區計劃中剔除,以尊重市民及體現由下而上的規劃過程。
Facebook反對被規劃行動組指出,灣區計劃的「綠道」構思,環保為名,破壞為實。成員Michael稱,根據廣東省政府資料,生態綠道標準闊度是200米,足以擺放兩架A380客機,而內地綠道會跟本港郊野連接,令人擔心本港郊野受破壞。
黃煥忠認為大家毋須將綠道網想得太複雜,有關構思只想將灣區各個城市的綠色地帶串連起來,「如果喺香港嘅郊野公園,我認為唔可能興建高爾夫球場」。
劉啟漢指過去本港很多環保計劃都推行得不成功,關鍵在於有關政府部門推行時,會先考慮可行性,之後才確立目標,結果失去了概念。他認為今次灣區計劃,正是先定概念,然後才慢慢實踐,「好似西歐國家嘅交通政策,都要用咗20幾年時間,民眾先慢慢接受」。
多名出席市民質疑本港與內地在法制、保育概念上截然不同,擔心本港最終會跟足內地的破壞式發展。規劃署署長梁焯輝重申,今次計劃是粵港澳三地共同研究及協調,「我哋唔可能唔准人哋做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