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1月份新增貸放高達1.0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2月初,銀行繼續「寬貸」,踏入2月首天,內地銀行體系批出新增貸款竟高達5000億元。
不過,在監管機構向違「慎貸令」的銀行收取動態式存款準備金後,銀行「收回」已批出的新增貸款,令2月新增信貸傳跌至不足6000億元。
銀行為「早放貸、早收益」,2月份的首四天,各大銀行貸款額度已基本用罄,「寬貸」行為惹怒人民銀行,人行自年初起,對40多家包括全國性金融機構在內的銀行,收取動態式的差別準備金,此懲罰舉動只緊不鬆,終令銀行收斂。
差別準備金奏效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2月銀行業新貸在6000億元以下,遠低於此前市場預期。其中,工行(1398)、農行(1288)、中行(3988)、建行(939)四大行新增貸款分別為550億、700億、470億和450億元,合計低於2200億元。
市場人士認為,與1月高達1.04萬億元新增信貸規模相比,2月不足6000億元的新增信貸水平,反映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尤其是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已顯示出超預期威力。
人行副行長馬德倫在全國貨幣金銀工作會議上指出,當前貨幣金銀工作面對五項挑戰:一是影響現金投放的因素越來越複雜,對現鈔需求預測的難度不斷加大;二是安全管理時刻不能鬆懈,管理的細節需要不斷加強;三是加強制度建設,嚴格執行規定和命令;四是依法監督,配合商業銀行在現鈔業務方面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推動商業銀行不斷提高現金服務品質;五是從提高防偽技術水平、加強對群眾的宣傳教育等方面採取措施,防範假幣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