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的預期比通脹本身還可怕,這是溫家寶提醒大家的─什麼叫通脹預期?人們估計通貨膨脹會到達何種程度,而且那幅度大到活不下去了,香港人畢竟佔最大比例的是普羅大眾,生活在低水準的人士無隔日之糧、無儲蓄、無救濟、無依無靠,別說五無,十無,二十無,都無,要命一條而已,只能求當天溫飽,過一日算一日。
溫總理還替我們溫習公民課程,什麼叫民生?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人民的生命,而最需要被提醒的是特區政府一眾官員,不知柴米油鹽皆貴,不知人民收入遠拋在通脹之後,無以為繼了,你能期望政府為你做些什麼呢?漸漸的,心都灰了,希望都破滅了。有誰能告訴一個年輕人、中年人,注入公積金的六千元,到了他們視茫茫髲蒼蒼的六十五歲之後所值幾何?可以買若干斤的米,夠多少天開支,這些都是現實問題,水浸金山,路有餓殍,這是什麼世界?也難怪全城怨聲載道了。
溫總隔岸放話,親口說他時常巡街市細問瓜果蔬菜價錢,大抵在嘲笑我們的財爺不知粟米斑塊價格,不知有漢,更無論魏晉矣。老實說這並不是問題,反應出來的問題是民間疾苦到達何種程度他似乎蒙在鼓裏,應該知道竟茫然不知,一份只求交差的財政預算報告出爐之前,有多少真正的調查、了解與關懷,有什麼針切時弊痛下針砭的治方,讓世人知道你不曾枉拋心力。
世事如麻,百物騰貴,只求溫飽的小市民,被壓得透不過氣來,財政報告的一項項、一條條、一列列對他們來說太遙遠,太不切實際,太不相干了,才有財爺是太空人之說,才有假大空之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