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中心檢驗連殼打碎

食安中心檢驗連殼打碎

【本報訊】食物安全中心定期進行食物抽樣調查,卻鮮有報告甲殼類海產含過量金屬雜質鎘。食環署發言人回應稱,食安中心去年共抽取逾800個水產樣本測試,包括逾70個帶子、扇貝和螺類樣本,結果僅發現五個樣本的鎘含量不合格,中心已公佈及跟進。

重金屬只集中於肉

發言人稱,在中心恒常食物監察機制下,會在進口、批發及零售層面抽取水產及其製品樣本進行金屬雜質含量測試,五個不合格樣本包括兩個鮮扇貝、兩個鮮加菲蟹及一個花蟹。今次城大的調查方法與中心迥異,前者只抽查一個街市及數款樣本,兩者的有問題海鮮種類也不同。
城大張潤興指出,今次只檢驗了海鮮肉,食安中心一般把海產連殼打碎檢驗。但重金屬只集中於肉,並非外殼,今次發現的重金屬水平當然比食安中心一般調查為高,但不認為中心手法不當,「都係保障小商戶啫,佢哋都係問人攞貨,唔知啲海鮮出事。」不過張潤興坦言食安中心檢測標準模糊,個別問題海鮮未必超出法定標準,他舉例稱,本報07年驗出本地蠔豉的鎘水平超標,食安中心卻反駁指乾曬海產的重金屬上限應提升四倍,「我都唔清楚食安中心點計,濕定乾都拗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