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JohnDarwin說的沒錯,帝國主義是人類歷史的常態(《帖木兒之後》(AfterTamerlane)),以帝國的起落交替,和地球的重新劃定界線,那麼西方的帝國主義在今屆奧斯卡頒獎禮是沒落的掙扎。哥連費夫精采的演出絕對應該獲獎,《皇上無話兒》強調他所領導的不只是英國本土,還有其他各地的殖民地人民,他亦能夠從口吃中痊癒過來,重新領導這個帝國度過難關。雖然電影拍得很謙卑幽默,實際上是告訴我們大英帝國並沒有毀在佐治六世之手,而是重新上路。
《潛行凶間》對控制人類思想的突破,推行所謂民主自由政制的國家大概有點顧忌,所以它只能像帝國主義電影《阿凡達》拿各種技術的獎項。事實上也不合潮流,如今的英美社會,要的是勵志的,或者從個人對惡的掙扎中去完成自己,那怕是傷害了很多人的《黑天鵝》妮坦莉寶雯,還是從口吃中站起來的皇帝,相同之處是他們克服了難關,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成果。妮坦莉寶雯在電影內是個加害者,卻同時是個受害者,她的分裂不是醜惡,而是值得可憐。
從惡的人性內找到成功
《社交網絡》沒有像預期得到大獎,大衞芬查是拍得不錯,卻同時沒有了他賴之以成名的陰鬱,不像湯浩柏(TomHooper)那樣神采飛揚,處處有驚喜。用非常夾硬的分類法,《社交網絡》的謝西艾辛堡跟《黑天鵝》的妮坦莉寶雯同樣有非理性的人性層面,而無論你看完電影之後怎樣去檢討人性的黑暗面,他們最後還是成功了。他們都像是一個人格不完全的人,當然也像經濟大崩潰時那些基金經理甚麼的。
荷李活並沒有真的去檢討經濟滑倒的制度問題,而是藉由電影的角色,來肯定這份向上爬的精神。也許,在這個時期,人們需要勵志,不是需要檢討,於是有《127小時》自救;有《擊情手足》那對打拳的兄弟再站起來;甚至有《離奇復仇事件》中鍥而不捨的報父仇傳奇。
《擊情手足》特別值得拿出來說:它所講述的拳擊運動在世界市場已然沒落,而其拍攝方法也不像《拚命戰羊》那麼年邁悲哀,而比較像《洛奇》之類奮鬥成功的處理。無論從惡還是從善的方法去找成功,個人如何在逆境中求存,似乎是今年美國電影的主題。
中國帝國的崛起
回到所謂帝國主義的勢力消長和地球地區邊界的從新劃分,這當然包括文化藝術等意識形態的東西。看看奧斯卡提名最佳男主角或女主角的名單,沒有一個角色像中國電影《非誠勿擾II》、《讓子彈飛》那兩位男主角如此睥睨一切,自我感覺這麼良好。他們不是在奮鬥,而是在合理化自己已經做過的一切好和壞的東西。
作為舊帝國的代表美國,即使是動畫片《反斗奇兵3》最後還是要回到過去,曾經光輝的古老人性上,找企圖掙脫現存困局的方法。奧斯卡頒獎禮所顯示的,是他們已經迷失了,往舊日的夢想中尋安慰。我們中國則在大國崛起,在電影上我們不再是販賣落後,或者所謂傳統的奇觀,是切切實實大搖大擺地在銀幕上展示我們的改革開放成果。我們從美式帝國主義中學習到了過去只有他們能表現出來的自大和奢華,為自己的離婚或者死亡搞個盛大的宴會。
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已經搞不出一場盛宴了,《潛行凶間》算是最華麗的,卻是一部右派洗腦電影。其他的,就只往昔日的帝國乾癟乳房吸取僅餘的奶水。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