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立醫院醫生怒不可遏,昨有近300人集會,表達不滿。與會醫生揭露,公院各個專科都有人手問題,有腦神經外科醫生因人手不足要「隔日一call」,導致精神緊張,要服用高劑量安眠藥才可安睡;有骨科醫生工作入職15年仍要擔任前線工作;也有醫生形容自己是奴隸。
昨晚於伊利沙伯醫院舉行的集會有近300名來自不同聯網的醫生出席。有東區醫院骨科醫生指出,人手流失和晉升無期的問題存在於多個專科,他本人入職15年卻仍擔任最前線的工作,未獲升職。
來自廣華醫院腦神經外科的彭家雄表示,由於其專科要求太高,正接受專科培訓的醫生一般學習半年便離開,加上無實習醫生,又有同事因傷請假,令身為高級醫生的彭隔日要院外候召一次(即「隔日oncall」),隨時要回院做急症手術,精神緊張,他要定時服高劑量安眠藥才能入睡。
資深者投私家市場
屯門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歐陽醫生也指,資深醫生離職主因是對醫管局心灰意冷,而非外界所想只為到私家市場賺錢;入職20年才獲升為副顧問的伊院兒科吳醫生則表示,有前線同事入職13年,因體力無法承受頻密通宵當更,惟有離開。
重災區內科也有不少醫生感到無奈,廣華醫院內科部徐頌勤醫生指,除去年有1人轉為私家及11人轉到其他工時較短的部門外,昨又有一人離職,「可能佢都冇信心醫管局回應到大家訴求」。屯門醫院內科的葉醫生也稱,03年曾與染沙士離世的謝婉雯醫生合作,當時受感動立志當內科醫生,對現況失望。
昨另有人形容自己似奴隸多過醫生、有人指自己家庭生活受影響已「家破」、有副顧問醫生擔心斷層,也有醫生坦言現時每個病人診症時間僅2至3分鐘,「有時連個病人講咩都唔想聽」。亦有曾「作小產」的明愛醫院內科女醫生,身為高齡產婦卻仍須通宵當更。
立法會醫學界議員梁家騮促醫管局為醫生訂立標準工時;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蘇潔瑩表示,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日前向工會稱,短期只可考慮讓獲專科10年的醫生即時晉升,兩年後才可讓獲專科5年的醫生晉升。
蘇指,梁承諾本月18日會再與他們會面,交代具體解決人手流失的方案,會面後協會再聽取會員意見,決定是否有下一步如靜坐等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