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教授創新納米技術傳感器耗電量劇減 或可接收腦電波

中大教授創新納米技術
傳感器耗電量劇減 或可接收腦電波

【本報訊】踏入體感世代,電器產品通通附上感應系統,不管是iPhone還是Wii,動手搖兩搖,選歌過關再無難度。負責感應動作的運動傳感器,使用的硅納米管耗電多成本貴,中文大學微納米系統中心主任李文榮,花近10年時間研究納米技術,以低成本合成一種高功率納米管,令傳感器耗電量大幅減少至10萬分之一,一顆AA電芯足夠用110年。加上該納米管大小與人腦神經細胞相若,接收腦電波的能力理論上更佳,技術應用到各種傳感器上,想一想電視便懂轉台,10年後可能不再是個夢。記者:夏志禮

傳感器於市場大行其道,每年涉及金額達3,000億美元。李文榮及其團隊利用電場力排列納米材料,成功將製作比頭髮絲還幼的碳納米管時間,由以往的兩日減至短短一秒。
該納米管成本較現時使用的硅納米管低,耗電量卻大幅減少,若iPhone傳感器使用新材料,整部電話可省下5%電力。新的高功率材料令傳感器有更大發揮空間。
李文榮舉例,將來若把不用換電的傳感器植入人體血管內,「除咗最基本嘅感應血壓外,喺傳感器上添上唔同嘅化學物質,就可以感應唔同嘅物質狀況,例如血糖、禽流感細菌等。」傳感器也可應用在酒精測試儀器上,將儀器安裝在車匙上,司機開車前向車匙呵氣,一旦酒精超標,車輛就無法啟動;若安裝在飛彈的導航陀螺儀上,則大大減少其體積,達「減磅」效果。

獲IEEE頒發院士

他又指因納米管大小與人腦神經細胞相若,接收腦電波的能力理論上更佳,因此可應用於各種腦電波感應系統,「家已有類似實驗,接收率只有三四成左右,將來利用新材料,喺頭上貼五六個貼,就可以用思想控製電視轉台」。
李文榮憑此研究獲電機及電子工程學會(IEEE)頒發院士,成為中大28名IEEE院士之一。李文榮現時正跟兩家公司接洽將傳感器商品化,不過近500萬美元(約3,894萬港元)的起始投資成為最大難題。他指近年內地發表納米論文的數目超越美國,納米技術將成為國家間較勁的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