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正當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重申樓價調控不變言猶在耳,已歷時1年的78家非房產主業央企退出地產計劃,卻傳出國資委有「鬆手」之嫌,已允許5家非房產為主業的央企涉足地產。記者:林靜
同時,市場傳出人行認可四大銀行今年新增貸款規模共達2.8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的略低。換言之,中央在貨幣政策上亦非過緊。在人行認可四大銀行今年新貸規模的同時,中銀監主席劉明康日前召開會議,會上指房地產非理性因素正繼續擴大。
中銀監:非理性因素擴大
劉明康並提到,過去兩年信貸投放增速過快,已突破管理極限,各家銀行要抓緊「回頭看」,重點審視信用和流動性風險。
據內地《財經國家周刊》引述國資委規劃局局長王曉齊表示,未來國資委會允許5家央企從事房產業務,包括中航科工(2357)母公司中航工業、中國神華(1088)母公司神華集團、中煤能源(1898)母公司中煤集團、新興集團及魯能集團。
王曉齊解釋,新增央企的房產項目有保留及存在的合理性,包括神華及中煤主要開發礦區土地,外界難界入;中航以開發自有土地為主;魯能在被國家電網收購前,已在進行房產業務;新興則本來就是建築企業。「新增的5家央企規模較大,但他們在地產開發面卻是有條件限制,即集團不能動用主營業務的大額資金從事房產開發。」
四大內銀新貸料2.85萬億
面對國資委「特批」事件,抑制房價的重任,將可能落在中銀監身上。去年底,傳出銀行不會向非房產主業央企提供房產貸款,但銀行今年新增貸款額料仍會處增長軌。市場昨傳出今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預增規模,分別為工行(1398)8800億元(人民幣.下同)、建行(939)7500億元、農行(1288)6200億元及中行(3988)6000億元,合計2.85萬億元。
有專家估計,按過往四大行貸款規模約佔整體銀行35%至40%計,今年全國新貸規模在7.1萬億至8.1萬億元間,與去年近8萬億元相差不大,惟增速或有一定程度下降。
增速慢不代表貸款政策趨緊。劉明康在談到房地產市場時,明確指「非理性因素正繼續擴大,信貸風險進一步積累」。中銀監則要求切實加強房地產開發企業風險控制,要探索開展多種壓力情景下房地產貸款綜合壓力測試,對有重要影響的客戶,要開展敏感性分析,深入分析其資金鏈和現金回流情況,並建立必要的風險應急機制。
劉明康又指,過去兩年信貸增速過快,已突破管理極限,要求銀行要重點審視風險。
5央企准重投房產業務
‧中航工業
‧神華集團
‧新興集團
‧中煤集團
‧魯能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