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奧斯卡頒獎禮進行中,剛剛看到妮妲莉寶雯(NataliePortman)捧走最佳女主角獎。妮妲莉寶雯遇上《黑天鵝》,應該說是演員好運,抑或電影好運呢?這樣一部電影,由劇本到配角,甚至一流的配樂統統是綠葉,統統是為了把女主角送上奧斯卡領獎台而設,但妮妲莉寶雯受之無愧。
這部電影本身不能算是十分精彩,在表現女主角的病態及雙重性格時,運用的手法顯得老套而笨拙,過份頻密出現的流血自殘臆想,及至後段那個雙腿折斷的畫面更令人感覺生理不適。女主角卓越的演技讓這部非一流的電影有了一流的氣質和光芒。關於這部電影,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這是一場追求完美導致的悲劇,有人認為這是對精神病人的心理解構,我想,電影想挖掘的,其實是潛藏每個人心底的黑天鵝,那非絕對邪惡,卻是一切慾望、反抗、叛逆的象徵,以及最不加掩飾的自我。所以,當女主角以及坐在銀幕下的觀眾都以為她殺死了潛在的競爭對手時,破碎的鏡片插穿的,其實是她自己的身體。說到底,每個人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每個人的魔障也都是自己。
舞台上,白天鵝縱身一躍,在死亡中找到了自由,銀幕上,女主角則用殺死自己的方式擺脫了內心所有的恐懼和掙扎,也完成了最徹底的自我釋放,她未能起身謝幕,卻為她的事業和人生完成了最完美的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