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舞外 - 陶傑

功夫在舞外 - 陶傑

今年奧斯卡的一對戲眼,全球爭說,就是英國影帝哥連菲夫的「王者無言」和美國才女明星妮坦莉寶曼的「黑天鵝」。
兩齣戲寶,都要用大腦思考。「黑天鵝」講的是創作、嫉妒、喜惡、尤其是人格分裂,是西方文化有精神病學和心理分析,這種題材,手到招來。
「黑天鵝」除了女主角,法國男星雲遜卡素演的芭蕾舞總監,也是一個很複雜的角色。
複雜在哪裏?他代表權力,選角有生殺取捨之威,利用權力揩油水:先是對女主角不乾不淨的性騷擾,然後提出性要求,還要翻雲覆雨,捧這個,拋棄那個,是舞國中的沙皇。
換了一個庸手,這個歹角,必寫得十惡不赦。但是在「黑天鵝」裏,總監是一個正邪交融的人物,雖然是一頭淫獸,到底還是藝術家,他也跳舞,也對完美有所追求。當然,女主角的悲劇,也是這個男人有份促成的,但最後,當黑天鵝找到了完美的絕境,滿座掌聲,這個男人也為她感到欣喜。
女主角性冷感,當初厭惡他的性侵犯,最後在舞境中登上了高峯,她成功了,卻主動與他深吻。在這一刻,對這個總監的怨憤得到了昇華,對於黑天鵝,這個小男人厭惡與否,不再重要了,因為她自己已經超凡入聖。
最後她把淫獸總監一擁入懷的深吻,不是回心轉意愛上了他,也不是對他的惡行的饒恕,而是她登峯造極之下的忘形。有點像佛教講的涅槃,她跳出了情慾恩仇的輪迴。
「黑天鵝」沒有男主角,沒有愛情,人性陰暗,一個苦命女子在命運的黑流中掙扎。連共舞的那個王子,也是閒角。換了華語片,就會安排王子救天鵝,因為這是庸俗的觀眾想看的結果。
一個社會有沒有想像力,功夫在這個骨節眼上。芭蕾的這位總監教練,是不是壞人?可以說是,也不全是,因為人性和藝術交融之後,心理的現實就是這個樣子,電影拍出新花樣。不可以有全民的集體僵化。「黑天鵝」有稍嫌過火的驚慄場面,也有媚俗的地方,但功夫火候,在這個不是男主角的法國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