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警告:節外生枝民怨更大三板斧補鑊隨時爆多鑊

學者警告:節外生枝民怨更大
三板斧補鑊隨時爆多鑊

《洋紫荊革命》
【本報訊】全城對財政預算案「唔收貨」,政府昨日未有透露任何具體補鑊措施,只是說從注資強積金戶口、退稅及協助「N無人士」三方面着手。一般估計,補鑊方案有幾個可能,包括把6,000元強積金注資改為退稅、容許注資提早套現,或者額外向市民派發iBond。不過,經濟及政治學者均警告,任何的增訂都極可能節外生枝,帶來更大民怨。記者:蔡元貴、雷子樂、馮永堅

綜合各方消息,曾俊華爭取下周日前公佈的「回應方案」,主力針對6,000元強積金注資措施能否修補。但官場中人指出,政府可做的有限,因為任何方案都有後遺症。比方說,若把原先計劃的240億元強積金注資改為退稅,大群無納稅打工仔的6,000元便化為烏有。
考慮中的方案還包括,容許市民提早套現6,000元強積金注資,或在原有的注資上額外每人派一手iBond(通脹掛鈎債券)。有建制派議員昨日要求曾俊華以派錢取代強積金注資,消息表示非常困難,因為此舉涉及更大開支,政府部門需「成盤數計過」,不可能趕及3月6日「洋紫荊革命」前完事。事實上,政府官僚非常反對派錢,一來涉及數百億元額外開支,二來行政複雜。

補貼N無亦惹爭議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認為,注資強積金幾成定局,但緊急修例,容許戶口持有人彈性處理該筆供款仍屬可行。他指出,額外退稅或派錢都有難度,因為這些措施跟原先預算案有本質上的差異,而且先例一開,會導致今後的預算案淪為諮詢文件,影響未來施政。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也指出,任何增補的方案都會帶來另一波爭議。以扶助未能享有預算案各種優惠的N無人士為例,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不少是新來港移民,過往對香港社會貢獻有限,政府基於甚麼原則動用公帑津貼他們?
容許市民提早套現強積金注資,麥萃才認為同樣有困難。過往經驗顯示,政府向強積金戶口注資需時一至兩年,即使政府修例讓市民提取該筆供款,也不能滿足即時享有該6,000元的需求。直接派錢又如何?麥萃才指出,派錢措施要先決定哪些人有資格,又涉及核實身份的行政費用及冗長過程,「派錢畀幾百萬人,如果可以喺六個月內做得到,已經係非常之快」。

民怨難以完全消弭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警告,任何補鑊方案都可能節外生枝。他說,過往近一星期的社會聲音,比較一致的是「砌曾俊華」,但如何滿足民意,卻缺乏一個主流意見,政府要推出一個能夠完全消弭民怨的方案,談何容易。他相信,補鑊方案的焦點一定是如何運用240億元強積金注資,但任何改動都會衍生另一個新的問題。
號召3月6日「洋紫荊革命」的泛民代表張文光說,任何新方案都必須遵行公平照顧各階層的大原則,不能導致原方案受惠的人突然失去應有的得益,否則只會更大打擊政府的公信力。

由企硬到詐降的六天

2月23日:民間怒火在燒
曾俊華公佈預算案,本年度財政盈餘遠超預期高達713億元,累積儲備近6,000億元,但紓困措施全不到位,民怨沸騰

2月24日:面懵繼續企硬
曾俊華在電台連環接到市民來電怒罵,立法會內又被議員斥責,但他重申預算案沒修改空間,泛民宣佈發動3月6日洋紫荊革命

2月25日:學生引史為鑑
民怨持續,曾俊華出席青年論壇,被中學生諷刺他隋文帝上身,拒絕開倉導致「國富民窮」。曾俊華略改口風,堅稱預算案微調艱難,但會聆聽意見

2月26日:厚顏稱瞓得着
政黨陸續發起示威請願,但曾俊華仍在電台大講風凉話:「我噚晚瞓得着!」

2月27日:市民痛罵狗官
曾俊華未有再回應預算案,但他出席活動時,被參加者舉牌痛罵「正狗官」

2月28日:失預算挽民心
在建制派議員簇擁下,曾俊華以投降姿態出現,宣佈研究具體的回應方案,盡快公佈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