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叔追思會 茉莉花綻放8000人悼念 為民主之花播種

華叔追思會 茉莉花綻放
8000人悼念 為民主之花播種

【本報訊】早春的太陽下山了,燭光繼續暖和着人們的臉,司徒先生卻已不在,8,000名巿民在維園草坪上向這位民主的先行者說再見。軀體湮滅,在北面的海心,在小島的土壤,守護着地裏待放的種籽,春夏之交再來,茉莉花要在中華大地盛開。
記者:張嘉雯 許偉賢 夏志禮 白琳

「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採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一首《茉莉花》為司徒華公眾追思會揭開序幕,不少人帶同茉莉花到場,「我想畀華叔知道,年輕一輩有做佢想我哋做嘅事。」今年20歲的阿亮昨午與友人到灣仔金紫荊廣場聲援內地茉莉花革命,「如果我哋嘅同胞都唔怕公安,我哋仲有乜嘢理由唔去聲援?因為中國嘅民主,我哋都有份。」

維園昨晚燭光再現,遙祭上月因病去世的已故支聯會主席司徒華。
李家皓攝

市民高舉燭光,承諾繼續華叔堅持「平反六四」的遺志。
李家皓攝

市民紛紛到華叔追思會獻花。
張志華攝

堅持信念值得尊敬

大會播放天安門母親代表丁子霖和前學運領袖王丹的講話,又朗讀司徒華生前的話語。黎老師帶着一批中學生出席追思會,希望他們學習司徒華的精神與堅持,她支持內地的茉莉花革命,3月6日的洋紫荊革命,黎老師也「瞓身」帶學生參與,「要話畀政府聽,我哋忍夠喇,人民要出聲喇!」
前教師朱女士攜同12歲囡囡到場向華叔致祭,同樣打算3月6日上街去,「要質問政府點解對市民見死不救?」不良於行的容先生視華叔為偶像,昨天撐着枴杖也要到場,今年81歲高齡的他強調,「我一日未死,一定繼續去(六四燭光集會)」。
任職製造業的陳先生,感激司徒華的付出,「好多謝佢為香港、國家做咗好多事情,心情唔係幾開心,唔捨得佢。」他認同港人發起的洋紫荊革命,「個社會同政府好多不合理嘅地方,令越來越多巿民要企出嚟,發出佢哋嘅聲音。」港大學生會亦有至少50名同學參與追思會,會長李子樹表示,司徒華面對利誘和壓迫不為所動,堅持信念,值得後輩尊敬。

吹熄燭光最後致敬

大會最後呼籲公眾吹熄手中蠟燭,向今天80歲冥壽的司徒華作最後致敬。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表示,不少市民自備茉莉花到場悼念華叔,認為茉莉花現已成為群眾運動的象徵,相信和華叔爭取中國民主的理念一致,「我亦希望茉莉花能夠遍地開花,中國人民起來爭取民主自由。」有市民聞言後深表贊同,指「茉莉花革命喺中東已搞掂咗,希望最後一個就係中國、北韓」。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內地茉莉花革命只是人民表態,不是鼓勵激烈行動,內地當局應從寬鬆和宏觀角度理解。過去獲華叔指導在美國推動民運的美港聯前會長吳錦祥則指,華叔生前強調推動民主要「莫為事小而不為」,「只要每個人都做少少嘢,就可以發揮好大影響力。」

心聲:傳承落去

沈先生:「上次中環嗰個悼念活動我哋成家都有去,21年來華叔陪伴我哋一班三四十歲嘅一代人成長,大家好多堅持,好多執着都係共通嘅,佢係一個旗幟,89年懂事嘅一代一定會好有感覺。帶小朋友係自己心願,有啲前人選擇堅持,希望下一代可以有更好環境。而呢種追思同堅持係需要一路傳承落去。」

心聲:佢好偉大

九十後呂同學:「從電視同老師口中認識華叔,上堂嗰陣老師會提佢,話去咗佢嘅追思會,又介紹佢點樣為民主付出,所以我專登上網搵資料,發覺佢好偉大,用一生時間奉獻畀民主同埋教育。今次踏出第一步認識佢,以往冇去過六四集會,今年打算叫埋班同學一齊去,希望可以再加深認識華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