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之科學:拉尼娜現象 引發中東革命?

大人之科學:拉尼娜現象 引發中東革命?

「你想問厄爾尼諾及拉尼娜現象吧?」SamuelSir說:「你知不知道,中東為甚麼會鬧革命?原因之一就是通脹及糧價飛升。香港加幾蚊大家叫救命,但中東糧價升,他們真的負擔不起了!」他引述報道,指泰國水災造成米價升兩成,巴基斯坦、澳洲亦水災,「都因為今年的拉尼娜現象!」

記者:何兆彬
攝影:譚盈傑
Model:[email protected]

男嬰ElNino 東南亞乾旱

傳媒成日講「厄爾尼諾」現象,講到不少市民幾乎以為反常天氣就等於厄爾尼諾。想找現代教育地理科老師SamuelChan解釋厄爾尼諾現象,他反問記者:「你知道拉尼娜現象嗎?這兩個剛好是相反。」記者地理零分,只好搖搖頭。阿Sir話:「這兩個現象是高考地理課程,很可能會考哦!」
厄爾尼諾(elnino)一詞為西班牙文,意指「聖嬰」或「男嬰」;拉尼娜(lanina)則意指「女嬰」或「反聖嬰」。雖然科學家有數據地觀察這兩個現象,是近50年的事,但相傳其實漁民早就觀察到,由於影響魚穫,所以每逢聖嬰出現,就會拜祭聖嬰,以祈求魚穫早日恢復。一般解釋,厄爾尼諾就是太平洋東部與中部的熱帶海洋溫度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這樣,又如何與天氣反常、糧食價格飛升產生關係?
「厄爾尼諾現象產生在太平洋赤道低緯度地區,在這一帶,平常為東風。熱空氣上升,會造成降雨及颱風,相反,冷空氣下降為高氣壓。因為是熱空氣,所以這種低緯度吹的東風為暖風,由東(南美洲秘魯)一帶,吹到西(東南亞)一帶。」但每2-7年出現一次的厄爾尼諾,是一異常現象,原因是在太平洋低緯度的海面地區由東風轉吹西風!由於太平洋東邊海面(即秘魯對出)出現了氣溫上升達2-4℃,導致溫水向南美洲吹送,海洋變暖,熱空氣(低氣壓)聚集在東太平洋令空氣上升,導致南美洲一帶連場暴雨,帶來了水災,相反西太平洋(東南亞)一帶會出現乾旱。
「不只如此,如果出現厄爾尼諾現象,風往西吹,西邊的海平線會比東邊略高,但由於水湧到岸邊就會無路可走,因此由海底湧回東邊,海洋上的養份也隨之冲到了西邊(東南亞),此段時期,南美洲的魚穫會減少兩成,而東南亞的魚穫就會上升。」

現代教育地理科老師SamuelChan

■厄爾尼諾現象:太平洋赤道低緯度上,因偏東出現高溫,形成西風,將熱空氣及大量雨水帶到南美洲。

■拉尼娜現象:太平洋赤道上出現藍色一帶為低溫。

■茉莉花革命,也跟厄爾尼諾、拉尼娜有關?就係有關!

女嬰LaNina 米倉水災失收

各位讀者,如果你看得懂Samuel以上解釋,聽埋以下的拉尼娜解釋,自然就會明白為何近月拉尼娜造成澳洲大水災及糧價上升。
「拉尼娜現象是相反,即並非如厄爾尼諾吹西風,而是東風,但你會問:本來正常氣候就吹東風,這有何反常?拉尼娜的東風,是吹得比正常的東風更厲害。」拉尼娜每3-5年出現一次,在拉尼娜現象下,赤道中太平洋的海水溫度會比平常冷,東風吹得更往東面去,一般認為,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反常氣候比拉尼娜嚴重,而拉尼娜則會加強一個地方的氣候特徵,例如本來多雨的地方會更加多雨,結果由去年下半年開始的拉尼娜現象,先為東南亞的泰國、菲律賓及巴基斯坦一帶帶來嚴重水災,導致米價上升,「泰國的米價上升了兩成,但泰國本來是世界上的一個米倉哦!」拉尼娜帶來的風雨再往西太平洋走,在今年1月為澳洲帶來水災。據FAO(世界糧食組織)的圖表顯示,2010年下半年的糧價不斷上升,已突破了08年年中的高位。「香港人的菠蘿包加幾塊錢,大家都嘩嘩叫,但糧價一加,大多貧窮的非洲人就都頂不住了。」

■澳洲水災,屠宰運輸受阻,當地牛肉價格創新高。

■拉尼娜現象將4-9月的乾燥期大大減少,結果影響到稻米收成。

■去年10月,拉尼娜把大量雨水帶到泰國。

■去年8月,厄爾尼諾現象使菲律賓大米減產。

■糧價上升,香港不斷輸入通脹,連鎖快餐店一個月加價兩次。

■FAO圖表顯示,2010年下半年糧價指數開始飆升,由2010年中的180上升至2011年1月的231。

拉尼娜年 香港颱風多

講了半天,兩個現象與港人有何關係?糧價固然有關,但此外,太平洋的天氣影響到這個小島嗎?當拉尼娜現象出現,為何香港在這個冬季還是如斯乾燥寒冷?「那是因為我們背靠大陸東北的高氣壓(冷空氣),由於拉尼娜為西太平洋海面帶來了較暖空氣,在大陸北部的高氣壓自然往低氣壓走,兩地氣壓差別越大,溫差越大,冷風吹得越強,於是這幾個月不住有強勁的東北風往香港吹,帶來了乾燥及寒冷的天氣。」與香港關係更密切的,原來是兩個現象都會影響到颱風襲港的次數。澳門天文台製作的一份PPT(網址: http://www.smg.gov.mo/www/smg/tec_report/powerpoint/elnino_2004/wmd2004.ppt)中一個圖表顯示了,每逢厄爾尼諾年,吹襲港澳的颱風會較平常少(平均6.0次),而拉尼娜年則較多(達6.71次)。

■厄爾尼諾年,香港雨量較平時多。

■拉尼娜年,颱風明顯較多。

(資料:香港天文台統計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