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每年有近九萬人因心衰竭要緊急入院,近年患者更有年輕化趨勢。有心臟科醫生表示,早期心衰竭患者幾乎無病徵,待出現嚴重氣喘及心絞痛等症狀很多時已屬晚期,近來有國際研究顯示,若能及早識別早期患者,並植入「心臟再同步治療除顫器」,較只植入心臟除顫器的患者減少34%再病發住院及死亡風險。
沒明顯病徵易被忽略
香港大學醫學院心臟科專科高級醫生李麗芬表示,港大一項研究顯示因心衰竭入院患者,總死亡率可高達46%,早期患者也高達33%。她指早期患者因沒有明顯病徵,容易被忽略,病情也可於短時間內惡化,出現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近年臨床治療也發現心衰竭患者有年輕化趨勢,不少30歲至40歲病人因患上冠心病、血壓高或糖尿病等,令心衰竭提早出現。
現時患者一般會植入心臟除顫器,但這儀器未能阻止心臟衰竭惡化。李麗芬表示以往部份晚期患者會植入心臟再同步治療除顫器,除可以維持左右心室正常跳動外,也可在心律過急時發揮除顫作用。近期一項有近2,000人參加的國際研究發現,早期患者植入心臟再同步治療除顫器也有好處,可減低心衰竭復發及死亡率。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已有新指引,早期心衰竭患者可因應情況植入此儀器。
今年66歲的陳先生,02年曾因嚴重心衰竭住院,當時曾數度昏迷,即使躺在床上也氣喘如牛,後來植入心臟再同步治療除顫器,生活逐步回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