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患癌加供樓壓力 跳進賭海逃避滿足感上腦戒賭難

婦人患癌加供樓壓力 跳進賭海逃避
滿足感上腦戒賭難

【本報訊】近年病態賭徒這個名詞備受關注,但很多人也不明白賭徒其實是哪裏病了?有資深輔導員指,賭博時金錢大上大落的刺激,會令情緒隨之而大幅波動,並在腦海留下深刻的烙印,令賭徒變得難以忍受平淡生活,要一而再地踏上賭博不歸路。
記者:鍾麗霞

賭癮是如何突然出現,每名賭徒也會有自己的故事。Amy沒有賭博習慣,卻因無法承受供樓與患癌的雙重壓力,陷進賭場的花花世界。她形容自己出事前生活平凡,辛勤工作,與丈夫一起辛苦供樓,轉捩點是02年患癌,須多次手術,因經濟壓力,在治病期間仍要工作,病情反覆。05年因健康轉差,辭工後又要為醫療費及供樓煩惱,出現抑鬱症狀。就因舊同事數次相約到澳門散心,在賭場合共贏了數萬元,原本只是一心想靠賭錢幫補家計,卻染上賭癮。

癌病復發也照賭

「贏錢好開心,情緒好高漲」,但好運沒有一直跟隨Amy,她因不斷輸錢而欠債,最多欠債近20萬元,向親友籌錢還債,因對身邊人感到歉意,她曾停止賭博一年。但其後又再偷偷到澳門賭錢,甚至癌症復發也照賭,輸至走投無路,甚至想過自殺。後來要賣樓還債,連丈夫也提出離婚,終於決心戒賭。
在社工及教會幫助下,她不再有賭博念頭,積極與家人修補關係及努力還債。回顧多年賭徒之路,她覺得心癮難忍,加上「博一鋪以後唔使咁辛苦」的念頭,導致一錯再錯。
提供戒賭服務的東華三院平和坊中心主任陳美璐表示,腦部會記住賭博時「high」的感覺,令人念念不忘及欲罷不能,有研究發現逾六成賭徒有一個或以上的精神問題,如抑鬱症、情緒病或狂躁症等,賭場成為他們忘掉困難的避難所,令他們享受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滿足感,「好似做到一刻嘅皇帝」,腦部問題加上心理需要,令病態賭博不是「話戒就戒」。家人幫忙還債或責罵無補於事,建議採取幫助賭徒減少接觸賭博的行動,例如減少他們可運用的現金,或將身份證扣起,免他們隨便入賭場。

成癮行為系列二/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