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過逾兩年討論的市區重建策略終有定案,市區重建局日後將主力重建發展及樓宇復修兩個項目。該局除推出在不同重建區樓換樓等三個換樓方案,小業主亦可找市建局協助自行重建。市建局會設立由專業及地區人士為主要成員的諮詢平台,以便在重建前收集各方意見。
發展局昨日公佈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結果,該局分析過2,400份公眾意見,大部份意見認為市建局應以「下而上」方式進行重建,即先聆聽受重建影響的居民訴求,而非「強行」收地重建。因此,市建局將設立由區議員、專業人士及非政府組織等人士組成的諮詢平台,日後重建前會考慮平台提出的建議及樓宇狀況等,才展開重建工程。市建局日後除主動展開重建項目,亦會擔當促進者角色,向業主或法團提供收費的專業意見,以便他們集合土地業權進行重建。
拒絕推舖換舖
樓換樓一直是重建戶爭取另類賠償方案之一,市建局表示,除現行的現金補償機制外,會引入三個樓換樓方案,包括原址樓換樓,市建局會在重建項目內預留部份單位予重建戶,如重建戶獲賠250萬元,重建後的單位售價為300萬元,即補50萬元差額就可以樓換樓。此外,重建戶日後亦可自由選購不同地區重建項目的預留單位,以及估計在2017年落成、毗鄰日後啟德站的單幢樓約1,000單位。不過,市建局不理小商戶訴求,拒絕推出舖換舖方案,只表示會盡量協助商戶租用或購買重建項目內的舖位。該局主席張震遠表示,市建局會落實市區重建策略各項內容,協助舊區居民改善居住環境。市建局董事會在未來一、兩個星期將舉行會議,討論落實細節。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對市建局不肯舖換舖表示失望,又指該局作為促進者,協助業主重建力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