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電影節五大焦點

香港國際電影節五大焦點

第3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昨日在圓方舉行記者會,電影節於下月20日至4月5日舉行,網羅來自56個國家、超過250部電影,於香港12個主要場地放映。大會宣佈委任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出爐影后楊千嬅為電影節大使。今年電影節更重點介紹韋家輝和邵氏導演桂治洪的作品。採訪:溫敏芝

開幕電影《單身男女》

剛榮升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影后的千嬅,昨日以電影節大使身份出席記者會。攝影:陳慧安

除杜琪峯的新作《單身男女》為電影節開幕電影外,還安排了一部名為《香港四重奏II》的電影。該片由四位導演,包括泰國的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菲律賓的布里楊文杜沙、馬來西亞的何宇恒及香港的關錦鵬,以不同手法拍下他們眼中獨有的香港風情。

《單身男女》

《香港四重奏II》

中日大導演拗手瓜

聚焦的導演包括內地的賈樟柯,除了會有他監製的電影《語路》世界首映外,還會播映他導演的作品《海上傳奇》。令人期待的還有日本木偶動畫大師川本喜八郎及松竹映畫的代表人物之一涉谷達的作品,後者曾擔任大師小津安二郎的助導,擅長改編文學名著。

《海上傳奇》

Cult片王桂治洪作品回顧

70年代邵氏大導演桂治洪,執導電影題材廣泛,包括犯罪、武俠及艷情等,尤以犯罪及靈異類型電影最為人津津樂道。他與張徹合導的《憤怒青年》,以實景拍攝與靈活鏡頭,在當時讓觀眾看得非常過癮。《成記茶樓》、《大哥成》被視為黑社會片的先驅。甘國亮主演的《蛇殺手》更為桂治洪贏得Cult片王稱譽,在電影節中觀眾可全部重溫。

《蛇殺手》

修復歐洲經典舊片

數碼修復令不少經典舊片重現人間,今次修復的有1929年蘇聯維爾托夫的作品《帶攝影機的人》(ManwithaMovieCamera),與其說是實驗電影,實情是電影的先驅。更引人入勝的有費里尼1960年的《露滴牡丹開》(LaDolceVita),新修復的靚版重現羅馬發亮的夜光及安妮達愛寶的驚艷。1969年的《木乃伊》(TheMummy:theNightofCountingtheYears)也在電影節播映。

《露滴牡丹開》

焦點影人:韋家輝

韋家輝是本屆電影節的焦點影人,他將出席專題講座分享創作歷程,電影節會播放他其中11部作品,包括《和平飯店》、《一個字頭的誕生》、《暗花》、《孤男寡女》、《辣手回春》、《鍾無艷》、《嚦咕嚦咕新年財》、《我左眼見到鬼》、《大隻佬》、《神探》和《再生號》。韋家輝昨日笑言算是給自己一張成績表,也是跟杜琪峯合組銀河影像的一張成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