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對派圍城下,國際加緊向卡達菲施壓,令他陷入不利形勢,但他堅持戰鬥到底,意味他寧願全面內戰,玉石俱焚也不投降。即使反對派最終戰勝,但這不代表民主政制可在利比亞落實,反會陷入類似阿富汗或索馬里的部族管治。
卡達菲寧內戰不投降
跟突尼斯或埃及革命最大不同之處,利比亞革命並非由軍隊倒戈促成,而是利比亞東部反對派的部族,用血和性命打出來的一場「部族革命」。
利比亞由逾140個部族組成,一直以來是利比亞社會的主要支柱,部族長老有最大話事權,卡達菲上台之後,除打壓軍隊,不許任何政黨、專業或公民組織結社,又用分化手段管治,對歸附的部族給予金錢和權力,對反對他的班加西部族則歧視打壓。故當示威最初是在班加西爆發,卡達菲屠殺示威者,激起其他部族群起而攻。
班加西帶頭起義,也帶頭起示範作用,由律師、部族長老和平民組成自治委員會。這或許在地方行得通,但若要在全國實行卻有難度,因牽涉不同部族的利益和石油收益分配,各族隨時為此大打出手。加上沒任何政黨或組織,也從沒民主選舉制度,在族長最大的文化價值觀下,人人平等的民主制度更難望植根利比亞。分析家擔心利比亞可能變成像索馬里一樣由部族自治。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