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沒有期望就不會帶來失望,對任何事情都沒有任何期待,也是自保自愛之道。
一個沒有期望的人生,即如枯木死灰了嗎?為了杜絕失望,連期盼都放棄了,不是太無趣太沒勁太不進取了嗎?不,不是這樣的,沒有期望,不等於絕望,望並沒有絕,也沒有一期一望,要捱過或承受或享受守望的過程,避免等出為人風露立中宵這淒涼場面。省掉了等的煎熬,要等的答案來了,即使失望,也給打了折扣,這種變相的期望,要期得比較鬼祟,也從不偷望一眼,面對着到期的命運光臨只冷眼望窗櫺,懶漫閒散地說一句,來了麼,這次,又是甚麼?
這不期不望,到期望望之道,太抽象難懂嗎?活生生的實踐範例就在眼前。早幾年的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身為一個理性的市民,還是很感性地關注,事前琢磨政府友好傳媒放風有幾成準,到了正日,眼觀電視與討論區,像織女等候牛郎,這次的手信,會不會有驚喜,或者,沒那麼驚心動氣。如今,織女明哲於是懂得保身,苦笑比激動養命。於是,今年預算案,不管風從哪裏來,都當耳旁風。睡到自然醒,慢條斯理專心寫好要寫的,按過去習性,總是忍不住要不要邊寫邊開着電視聽完報告再看記招再聽市民議員學者意見。不,既然總離不開派糖派糖,每次都以一般笨的手勢派得非一般的笨,這次就該懶懶地、理性地,務實地,不期望有任何長遠的用錢大計,就不會失望。果然,還帶來很有娛樂性的金句。
預算案就像感情、夢想、以致所有未滿的欲求,都該不期不望到期略略望望。一年一度的禮物,織女不想給牛郎氣到犯了焦慮憂鬱症,甚至鬧分手鬧到喊打喊殺,正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