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80後老闆靠創意 憑衝廁App響名堂

八方人物:80後老闆靠創意 憑衝廁App響名堂

生於1982年的杜振康(Leo),小學二年級開始跟做裝修的父親一起學習電腦,那台奇妙大玩具在九十年代初價值20,000元,絕對是高消費玩意。眨眼20年過去,玩電腦的孩子已經進入智能手機世代,從編寫網站及電腦軟件變為寫apps維生的公司老闆。

「係替人做Apps維生」

香港玩電腦手機的宅男遍地皆是,Leo喜愛動手寫電腦軟件。11年前科網熱他正讀中六,常上網討論手機鈴聲潮流兼動手寫鈴聲軟件賺取零用。2005年於城巿大學電腦科學系畢業,於電腦公司任職一年後自立門戶,專門替人編寫網站及電腦軟件。2007年第一部iPhone誕生後,2008年底他再發揮愛寫軟件的天性,創建了教人搵廁所的App「衝廁」。
予人方便的App一炮而紅,至今下載數目達20萬,其公司建立了創意品牌,兩年來,為客戶編寫Apps的數目約有30個。智能手機成為主流,大公司提供免費Apps已成巿場推廣策略,也開始渴求編寫Apps的人才,「目前全港編寫Apps程式嘅公司不超過10間,收費由幾萬元至一百幾十萬元都有」。Leo說,香港人跟美國人、日本人不同,多不願付錢買Apps,「所以,如果你想賣Apps維生,算罷啦。我係替人做Apps維生,am730、中原地產同富通保險都係我做」。
身邊朋友知道他寫Apps,感覺新奇,有人會問他:「我都想做Apps。」Leo講實話,要像AngryBirds與What'sApp的創建人一朝發達是很難的,Apps能否在巿場生存又或者如何在巿場生存,很講生態特性。他與搞網站及有寫Apps經驗的梁祐承(Peter)準備開辦iPhoneApps入門課程,着重講授Apps巿場生態,「你去買書學做Apps,一年半載識做,我係教你進入巿場,點用Apps宣傳最有效。」

「唔學新事物係死罪」

兩個80後也不喜歡修讀傳統科目,電腦手機文化潮流讓他們找到自己的理想及事業,「香港其實好多機會,但你一定要落手去嘗試去建立」。電腦科技瞬息萬變,從事電腦程式編寫的人自覺30多歲已經是老鬼,Leo全公司員工平均年齡24歲,「Apps可以流行幾耐我唔知,但現在係熱潮起步,人人一部手機可以做到好多嘢」。
他慣了緊追科技資訊潮流,「每日都會睇吓有乜古靈精怪嘅Apps上架。」Leo身上流着IT人的血液,「搭車睇,食飯睇,行路睇,唔計工作時間,每日最少睇住部手機三個鐘頭。」這位年輕老闆請人不計較是否大學畢業,「我唔怕你唔識IT,我至怕你蠢,唔樂意學新事物係死罪」。
記者 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