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樓市炒風不絕,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新一份預算案中公佈下年度增加18幅住宅用地,其中9幅以招標或拍賣形式推出市場,包括5幅限定興建中小型單位的地皮,預料私人單位供應量增至3萬至4萬個。不過,有測量師質疑新措施無法幫助市民「上車」,多個政黨也炮轟政府拒絕復建居屋。記者:黃偉駿、林志光、夏志禮
曾俊華沒有提出額外打擊樓市炒風的措施,只集中交代增加土地供應量。預算案指出,2011/12年度會增加18幅住宅用地,其中4幅在勾地表內,由政府主動推出市場公開拍賣或招標;另外5幅招標,賣地章程規定只能興建中小型單位,共提供3,000個中小型單位。
削弱勾地意欲
消息人士表示,連同勾地表內已有的34幅土地,下年度住宅用地增至52幅,可提供1.6萬個單位;連同市區重建局及南昌、將軍澳等鐵路上蓋項目,下年度私人住宅單位供應可達到3萬至4萬個,超過之前政府提出每年平均2萬個的指標。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日下午會公佈詳情。
不過,新土地供應措施對壓抑樓市炒風未見成效。曾俊華晚上出席電視直播論壇時,有現場記者指出,預算案公佈即日已有業主反價,其中港島康怡花園一單位本來叫價680萬元,調高至710萬元;九龍灣淘大花園470平方呎單位由270萬元升至300萬元,增幅逾一成。曾俊華辯稱不能即日判斷措施成效:「家睇係太快,要睇長少少。」
萊坊測量師行執行董事陳致馨指出,發展商勾地意欲一向不強,現再有主動推地,勾地意欲會更弱,他對下年度能供應3萬至4萬個單位的目標信心不大。他續稱,政府主動推出的5幅限呎數住宅地雖可提供多些中小型單位,但沒有售價限制,在高樓價下,「限呎不限價」令「上車」不易。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表示,增加供應不表示大家可買平樓,純以市場機制而言,項目一樣可變成天價盤。
中原測量師行董事總經理黎堅輝認為,由於政府未定賣地時間,發展商都會「睇定啲」,不會貿然出手勾地。恒隆地產主席陳啟宗表示,政府增加勾地數量,關鍵在價錢要貼近市價,否則難有地皮成功勾出。
議員轟炒冷飯
多個政黨不滿預算案沒措施壓抑炒風。公民黨黨魁梁家傑認為,即使增加土地供應,如仍由地產商競投,樓價未必回落,政府應復建居屋解決市民的住屋問題。工聯會王國興批評,預算案「炒冷飯」,絕口不提復建居屋,未有協助市民上樓,政府應防止大量外來資金進入本港市場炒賣。會計界陳茂波建議政府批地和賣地時應嚴限交樓日期條款,使市場對樓宇供應量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