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預算案建議大幅削減六成半促進人權的開支,但豪擲一億元資助專上學生到內地參加短期實習,再撥款超過2.7億元作為「社會和諧及公民教育」用途。人權組織批評政府現時推廣的國民教育,只是將民族感情建基在「洗腦」式思想灌輸,力促政府必須詳細解釋為何削減人權開支預算。
擲一億助大專生北上實習
繼去年施政報告宣佈推行中小學國情教育大計後,政府昨日將洗腦魔爪伸延至大專生。預算案建議撥款一億,推行為期五年的先導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本地專上學生到內地參加短期實習,每名學生最高可獲3,000元資助,估計三萬名學生可獲資助。
合資格參加的院校不限於八間受資助院校,連同自資院校合共近30所。教育局將按各校的學生人數平分,擬定每校可獲金額,校方需尋求私人捐款配對才可獲政府的撥款,可說是「迷你版」的大學配對基金,料院校籌募時間需時,因此申請限期長達五年。
香港人權監察昨日發表聲明,質疑政府將促進人權的預算由2010至11年的4,500萬元,大幅削減六成半至2011至12年度的1,500萬元。人權監察又批評,政府近年國民教育與人權教育資源分配嚴重失衡,擔憂政府繼續大力推動的國民教育,不過是延續洗腦教育,認為政府應增撥資源加強促進及推廣人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