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回報太少,寧炒人幣

學者:回報太少,寧炒人幣

【本報訊】當局是次透過官債機制發行iBOND,固然在發行結構上簡便快捷,但現實上亦因零息環境下,官債計劃自09年立法會批准成立以來,零售部份一直「未發市」,今趟藉官債機制推出散戶債券,可收促進本港債市發展的宣傳之效,亦可淡化含息率補貼的另類債券色彩成份。
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稱,iBOND其實是一種福利,因港府有大量盈餘,根本無需要舉債。他又認為「唔抵買」,因1萬元扣手續費後回報僅約200元,「填表同排隊都浪費咗好多時間」,他不會認購,「有錢我會炒吓人民幣或澳元」。

聯滙下純屬補貼

「抗通脹債券」(簡稱TIPS)是美國政府定期發行的眾多金融及債務工具之一,目的是為華府作財赤融資。由於美國實質利率與通脹之間存在互動元素,故TIPS亦含有調控財金政策管理的功能。
市場人士稱,TIPS息率回報與經濟及通脹表現掛鈎,反映倫敦美元同業拆息(LIBOR)與通脹率之間的互動關聯性,但本港奉行聯滙制度,已無獨立貨幣及利率政策,港元同業拆息(HIBOR)與通脹之間沒有互動元素,故財政預算案雖原理上參照TIPS而推出通脹掛鈎債券,但實際上是與TIPS完全不同概念的補貼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