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呼「盧」喝「雉」? - 李碧華

何以呼「盧」喝「雉」? - 李碧華

日前寫《「窰子」隱語》(二月二十日),提到江湖中各行門之特定密語有「玉窰子」、「靠薰窰子」、「羅漢窰子」、「青水窰子」、「苦水窰子」、「花菓窰子」、「白瓜窰子」……其中「呼盧窰子」(賭場),引起讀者興趣。
謝謝陳先生指正:「呼盧」並非「餬了」之諧音,應出自「呼盧喝雉」一詞。江湖切口口耳相傳,也有寫「呼嚕」、「葫蘆」。看來市井沿用,字有誤但出處可查。
為什麼呼「盧」喝「雉」?又引起我興趣,馬上追溯。古代一種賭博遊戲稱「五木」或「樗(音舒)蒲」。賭具是取五個木塊,削成兩頭尖銳中間扁平杏仁狀。每子一面塗黑色畫牛犢圖案,一面白色畫雉雞。賭博人手握五子投在案上,視黑白組合定采決輸贏。五子皆黑叫「盧」,為最高采。四黑一白叫「雉」,為次高采。以此而降還有「梟」、「犢」、「塞」等采。為了好采,賭徒投子後便大聲叱喊:「盧!」或「雉!」若其中一子轉躍未定,呼喝更厲。後來人們發明了骰子這六面小方體,一出,五木就沒人玩了。不過擲骰賭博仍習慣稱為「呼盧喝雉」。
典故有趣,又學到了,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