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寧不退稅,改建議將240億元盈餘注資強積金和職業退休計劃戶口,引起全城不滿,市民直斥既未能即時受惠,建議內容又混亂,不少市民都不清楚是否合資格獲注資,有立法會議員更大爆連司局長都不清楚,「亂過亂世佳人」。記者:謝明明、雷子樂、盧文烈
曾俊華昨早出席電台聯播的熱線節目,有就注資提意見的市民全部批評注資6,000元入強積金戶口未能令他們即時受惠,對當前通脹及生活困境不能「遠水救近火」。
市民徐先生建議將一半款項派給市民,「應該3,000元注入強積金,另外3,000元市民可即時攞去用。幾十年後先可以攞(強積金),解決唔到家通脹同困難」。部份市民擔心注資被基金管理行政費蠶食,葉小姐說:「我覺得唔係市民受惠,而係基金佬。」
不少市民批評建議內容混亂,有剛失業、已退休、其他公積金計劃參與者,均不清楚是否符合資格獲注資。曾俊華澄清,失業或已退休人士只要在前日預算案公佈當日仍擁有相關戶口,無論是否仍有供款均可獲得注資。但長俸公務員、參與自訂公積金計劃的教師,以及一直無強積金戶口的家庭主婦未能受惠,估計全港有近400萬人受惠。
本身是長俸公務員的譚先生不滿未能受惠,「我係長俸公務員,免稅額我亦享用唔到,有冇考慮16萬公務員?」
注資細節 高官也不清楚
面對排山倒海的批評,曾俊華仍誓死不肯退稅,「預今年4.5%通脹,回歸以來最厲害,來勢兇猛,唔想任何措施刺激通脹」。
不但市民感到混亂,連一眾高官亦不清楚,教協副會長張文光表示,他先後向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俞宗怡,甚至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查詢現時6萬名參加自訂公積金計劃的教師是否受惠,「個個都話唔知道,搞到我哋都好混亂,以為搞錯」。反而教育局轄下的公積金組明確表示,該6萬名教師不符相關資格,「估唔到下面嗰班官員仲清楚得過上面班高官」。
張文光直斥曾俊華粗疏大意,「無仔細諗清楚,搞到有漏網之魚,設計亂過亂世佳人,但求財散人安樂,點知對好多人係蜑家雞見水(不能飲)。」社交網站Facebook昨日出現多個反對預算案群組,其中「反對政府派錢入強積金要求直接回水」群組,截至昨晚8時半已有超過5,000人支持。
強積金注資6000元疑問
問:若為ORSO或職業退休計劃的公積金戶口是否獲注資6,000元?
答:可以,只要今年2月23日財政預算案公佈當日擁有相關戶口便可受惠
問:擁ORSO或職業退休計劃公積金戶口者離職後可否即時提取該6,000元注資?
答:不可以,相關供款者需另開設強積金戶口供政府注資,確保他們65歲時才提取這筆款項
問:失業或退休人士可否受惠?
答:可以,只要今年2月23日財政預算案公佈當日擁有合資格戶口即可
問:教師的自訂公積金及公務員長俸制度等其他退休保障計劃是否受惠?
答:不可以,因為今次注資只限《僱傭條例》下的積金計劃或職業退休計劃
資料來源: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積金局及教協副會長張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