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博士聲音導賞NBA

籃球博士
聲音導賞NBA

【波係圓嘅】「籃球博士」張丕德由以前的亞視《NBA地帶》、之後新加坡的ESPN,直到今年終回歸香港,在nowSports繼續評述。十多年來一直「聲音導航」球迷欣賞NBA,他的目標始終如一:「期望觀眾享受球賽,增加比賽知識。」張丕德今次亦將與球迷作一次最深入的剖白。記者:楊裕糍、徐嘉華攝影:黃冠華

如果沒遇上簡而清

44歲的張丕德(Peter)談到NBA評述生涯時,多次提及「大恩人」是已故的簡而清先生。張丕德在95至98年間為亞視兼職主持《NBA地帶》,需要在新加坡及香港兩邊飛,簡而清便叫Peter住在他家。Peter在簡生身上學習到認真工作、全程投入的熱情,使他多年來每場比賽均準備充足;他每季為全部NBA球隊、每位球員自製「資料檔」,存放所有相關球員資料,資料齊全令他贏得「籃球博士」美譽。

如果沒留長頭髮

性格隨和、愛好學習的張丕德,笑稱留長頭髮、留鬍子都是在08年京奧後的「不經意之作」。Peter在培正中學完成中一後,便舉家移居美國紐約,在紐約大學完成工商管理學位後,在89年「六四」後的11月,單身前往中國桂林教授英文一年,盡顯Peter率性自然、敢於勇闖新挑戰的性格。而他認為球賽評述員的工作甚為適合他,並說:「已做了16、17年,是興趣令我有做落去及有很投入的感覺。」

如果沒遇上劉翔

雖然距離退休還有很長時間,但Peter已認定04年雅典奧運採訪劉翔(左),是他的事業高峯。Peter說:「可能有人唔信,但我是全世界第一個採訪劉翔04年奪奧運金牌的人。」04年幫亞視直擊劉翔,Peter已慧眼識英雄,由初賽「捕到」決賽,結果在中央台當時連採訪前排靚位也懶得買下,劉翔選擇接受Peter採訪,大談奪金後的心情。

如果不做講波佬

Peter坦言從來不想做名人:「我從來沒想過有人會突然找我簽名、拍照,我只想做好比賽評述工作,然後過自己的生活。」他亦不太介意外界以「講波佬」形容評述工作:「我期望可以做好自己,改變別人的想法。」如果從評述工作退下來,甚有生意頭腦的Peter,計劃在美國開設補習學校做老闆,因應「中國熱」風潮,教授美國孩子中文,或為中國新移民教授英語。

後記:工作盡情、生活盡興

Peter好「杯中物」,大談紅酒時更甚為興奮,喜歡相約三五知己在家中品嘗紅酒;他稱紅酒大有學問,如出產地、年份及溫度等,都令各酒有所不同。Peter暢談紅酒,令小記深深感受到他那盡情工作、開懷享受的生活情趣,亦是小記所嚮往的生活態度呢!

後排左一為Peter太太、前排中為母、旁為父。圖片由張丕德提供

張丕德小檔案

年齡:10/11/66(44歲)
身高:1米62 體重:67公斤
現職:nowSports體育評述員(NBA及高爾夫球)
學歷:美國紐約大學(89年工商管理系)
婚姻狀況:已婚(03年)
最喜愛運動:棒球、籃球、美式足球、高爾夫球

採訪點滴:難忘首訪夏達威

張丕德訪問過不少NBA球星及教練,當中自然有令人難忘的片段;如98年首次赴美直擊明星賽,近距離訪問夏達威,「伸」手可及(圖)。較有趣是08京奧,訪問姚明難度甚「高」,皆因身高問題,即使Peter將咪遞得再高,姚明亦彎下身,仍然難以採訪。此外,Peter採訪00年悉尼奧運時,與當時美國隊助教布朗傾談,布朗猶如老師般有問有答,十分親切。

點評拍檔:與徐嘉樂夾

Peter當NBA評述員多年,與不同類型的拍檔合作過,他坦言與運動員出身的徐嘉樂,在評述時「分工」較清楚,較合拍。至於梅志輝(右)則要較多時間磨合,有時要互動「拋問題」,讓拍檔解答;丘雨勤亦同樣是需要較多時間「分工」,但整體而言,經磨合後當然是合作愉快。

最欣賞NBA球員

米高佐敦*、拜恩(湖人後衞)
原因:有天賦,同樣付出100%努力訓練

加尼特(塞爾特人前鋒)、鄧肯(馬刺前鋒)
原因:KG(加尼特)打法甚具激情;TD(鄧肯)沉默寡言,以場上表現來「講話」

杜蘭特(雷霆前鋒)
原因:類似鄧肯般以表現證明自己的球員

比歷克格芬(快艇前鋒)
原因:打法充滿激情、賞心悅目

註:*為已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