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一直拖延更新本港的空氣質素指標(AQO),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的研究指出,政府擬採納的AQO標準過於寬鬆,以模型分析方法得出的結果顯示,新建議指標不但與世界衞生組織相去甚遠,其中微粒子及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濃度水平,更會高於舊有指標。研究人員批評制訂指標的環境局誤導公眾,令社會承受額外的醫療及經濟損失。
寬鬆AQO指標年害千八命
研究人員分別就環境保護署提供的2005年及2010年的空氣數據進行分析,並以政府擬採納的AQO標準,模擬及預測每年平均污染物水平。結果顯示,比較市區11個一般監測站最高值的全年平均數後,發現建議指標下的微粒子及二氧化硫濃度,更高於現行指標的水平;懸浮粒子、二氧化氮及臭氧的濃度水平也只錄得輕微改善,與世衞要求的標準相距甚遠。
研究結果顯示,若政府落實採納一個寬鬆的AQO,本港的空氣質素將難以得到改善,更未能保障公眾健康。研究的推算顯示,寬鬆的AQO標準,每年可能造成額外1,860個可避免死亡個案、逾9萬入院治療日數及520萬次求診,社會每年的經濟損失高達200億元。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名譽助理教授黎克勤指,建議標準中容許污染物超標的次數過高,變相令濃度平均數一直增加,政府應盡速採納世衞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