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網民發起的茉莉花革命前日在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雖沒能遍地開花,卻引起國際各大媒體廣泛關注,並詳盡報道事件。有媒體更引述參加聚會的民眾稱,即使第一次行動未能取得任何實質效果,但他不會因此失望、後悔,因為這只是一個開始,相信類似行動將陸續有來。中國時事評論員戴晴說,從對自身所受的壓迫和社會的不公來說,中國民眾已經達到了發動茉莉花革命的程度。
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日具影響力的共產國家,外國各大媒體對事件表示關注,並作大篇幅報道。美國《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旗下的《國際先驅論壇報》(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主要報道北京和上海的集會情況,並引述一名姓崔的男子稱,雖然當日的集會未有任何實質結果,但這是一個好開始,他認為日後會有更多人透過互聯網組織這種集會,以示對政府的不滿。
戴晴︰革命有條件 欠火頭
英國BBC中文網昨採訪中共已故元老葉劍英的養女戴晴稱,民眾的憤怒和互聯網的傳播方式已經使中國具備了發起一場茉莉花革命的條件,但尚缺一個重大事件的誘因。她說,即使如此,也把北京當局嚇得如同驚弓之鳥,中國政府應當好好治理一下嚴重的官員貪腐,而不是把力氣花費在鎮壓民間活動上。
她分析說,如果中國真的發生了類似中東地區的大規模反政府運動,那些既得利益者將會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採取鎮壓行動。但她同時表示,由於中國當前已經沒有了鄧小平那樣的強人,在軍內也缺少了當年對鄧俯首聽命的楊尚昆、楊白冰兄弟,一旦中國發生民運,軍隊將會做出甚麼樣的反應很難預測。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WallStreetJournal)則認為,由於中國民眾生活質素增長較快,同時政府對社會的控制,特別是互聯網的控制嚴密,相信出現民眾長期示威而推翻共產黨政權的可能性不高。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