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匹堡與大衞連 - 陶傑

史匹堡與大衞連 - 陶傑

美國大導演史提芬史匹堡講述與英國電影大師大衞連初遇時的心情。
「看他的『沙漠梟雄』時,我還是個電影學生,」史匹堡說:「這齣戲,氣魄之大,讓我透氣。我不明白電影的歷史背景,但這齣戲的宏大(Enormity),令我一開眼界。在沙漠上的實景:烈日、黃沙,有那麼龐大的攝影隊,不知是怎樣拍的。一星期內,我連看兩次,說不出話。」
許多年後,史匹堡也有事業了,為大衞連重新剪輯「沙漠梟雄」,把本來剪掉的片段裝嵌回去。史匹堡請大衞連來看。
「他坐在身邊,像個巨人。他是我少年時代的偶像,我一大籮筐的問題,這時正好問他。譬如:沙漠上的駱駝,從遠方走上前來,留下的腳印,分割成幾個鏡頭。沙漠的沙堆很鬆浮,攝影機和人換一個方位,沙都跟着流移,那麼那些駱駝腳印是怎樣連戲的?」大衞連聽了,笑一笑:「這就是這齣戲拍了二百八十五個工作天的原因了。」
二百八十五天,其中大部份在沙漠,有如煉獄一趟去來。「這是我少年的夢想,」史匹堡說:「與大師坐在一起看『沙漠梟雄』,一面看,他一面解說:這場戲是怎樣拍的,那一場又怎樣。這是全世界最珍貴的電影課。」
大衞連的戲比較Cerebral,有英國人的思想城府;史匹堡的戲,有美國人的自由天真。一個內斂,一個豪邁。大衞連的戲,即使是千萬金元的大製作,也能玩成文學的小品,含蓄而精緻。譬如,如果「雷霆救兵」由大衞連來拍,他不會在戲的最後加上一面飄揚的美國旗,這種愛國的宣傳,失諸太露。英美的風格,從文學、詩歌到廣告和電影,在大衞連和史匹堡身上看得最分明。
最後,兩人都是大師。大衞連的「桂河橋」、「沙漠梟雄」和「齊瓦哥醫生」。史匹堡的「舒特拉的名單」、「雷霆救兵」和「慕尼黑」,各自向歷史交了光芒萬丈的卷,一個是南極星,一個是北斗。這個世界,有這樣才華煥發的巨匠,令人生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