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小朋友乳齒脫落了但遲遲未長出恒齒,小心是患牙瘤。有兒童齒科醫生稱,若小朋友在乳齒脫落後半年以上未長出恒齒,有可能是受牙瘤阻礙了牙齒生長,若不及時治療,除影響進食及外觀,更可能令面部神經線受壓。 記者:梁德倫
牙瘤一般是良性腫瘤,可包含一個或多個發育異常的牙胚細胞組織,沒有一定形狀,可以與牙齒相似,也可能是一團排列紊亂的硬組織。
香港港安醫院兒童齒科專科醫生區雄安表示,牙瘤常見於兒童乳齒剝落更換恒齒的階段,原因可能是天生或乳齒受創,例如曾經撞傷乳齒,「有啲小朋友曾經跌低,撞咗隻乳齒入去,令恒齒發育異常就會變成牙瘤」。約有1%年齡6至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會發病,當中不足1%會惡化為惡性腫瘤。牙瘤多數出現於前排門牙及犬齒位置,多數深藏於牙肉內,並阻礙恒齒生長,若延誤治療,長遠會令未能長出的恒齒移位。
箍牙矯形助生長
部份牙瘤患者因沒病徵,多年來都沒發現患病,也有人因牙瘤壓迫神經線,或因感染導致疼痛才發現患病。區雄安表示,患者的恒齒遲遲未能長出,除影響外觀,也會影響進食和咬合;若神經線受壓更會導致面部麻痹。
他表示曾有一名求診的9歲男童,一隻門牙乳齒脫落逾三年也未見恒齒長出,檢查後發現是牙瘤阻礙恒齒生長,該粒牙瘤直徑約一厘米,內藏六種不同的牙齒碎片組織,需開刀切除牙瘤。但由於牙瘤曾長時間阻礙恒齒,故恒齒被逼得移位,男童需接受兩次箍牙矯形,才能令恒齒重回本來位置生長。
當牙瘤發作劇痛時,或會誤以為是生長智慧齒。他指,早前有一名16歲少年因左邊第二大臼齒劇痛難忍求診,檢查後發現不是智慧齒影響,而是長了一粒直徑達六厘米的牙瘤,位置接近下顎骨,並阻礙智慧齒長出,少年需以手術切除牙瘤及智慧齒。他形容這種情況頗危險,因牙瘤一旦壓斷下顎骨會令面部不受控制,周邊牙齒和皮膚均受影響。現時一般牙科檢查例如X光或電腦掃描均可檢查牙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