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玲遭槍擊,「下顎受傷」已非貼切形容。慘遭毀容的易小玲,身心受重創,幾經艱苦才捱過連串手術。據悉,易在醫院時,曾想過放棄生命;至今,她仍對身邊人說「我見唔到有將來」。但作為母親,她仍努力接受治療,希望康復,「起碼煮一餐飯畀小朋友食」。
易小玲下顎及兩隻手指遭槍傷,去年8月被送返港後,即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由骨科、整形外科、耳鼻喉及牙科醫生進行連串手術,包括清洗壞死組織、縫合傷口、在下顎骨植入金屬片作固定等。
由於呼吸道受傷,故她在菲律賓時,已有醫生在其氣管做切口,遺下頸部至今仍清晰可見的傷疤。初期她依靠呼吸機,不能言語,僅靠紙筆與醫護溝通。
至去年9月,易進行了第二次大手術。從右小腿抽取一條骨骼,製成下顎形狀,植入原來下顎位置。因她的左手拇指失去一截,右手食指一個關節被打斷,又同時進行修補手術。手術長達13小時。
牙齒碎了 嘴巴合不攏
易小玲昨晚到電台接受了一小時訪問。她說在醫院經歷大小手術七、八次,最初三個月完全不能說話,亦接受不了毀容事實,幸得家人不離不棄、醫護人員悉心照顧和外界慰問,才能支持下去。
她受傷後第一次說話時,激動落淚。惟嘴巴合不攏,以致一直口齒不清。牙齒被打碎,她要吃剪碎食物;晚上睡不着,要服安眠藥。最初三個月,她不敢看新聞片,後來閱舊報紙,「好心痛」,眼淚流個不停。
日常生活她完全依賴家人,因為她做不了家務,無力開門,不能拿刀煮食。下個月,她會到醫院覆診,還要應付未來的手術。除了希望討回公道,她亦想一盡母親責任,「起碼煮一餐飯畀小朋友食,希望一齊玩,一齊買嘢,湊佢返學,抱到佢」。
據易小玲的友人透露,易在出事前任職知客,在醫院時「佢喺紙上面寫『想放棄生命』,眼神冇晒生命嘅光彩」。即使現在,她仍說:「我見唔到有將來。」
在電台訪問中,易小玲提到戴着口罩時遇見警員,被當賊辦,要求脫口罩查身份證;又說到出街購物,曾被罵口齒不清,令她感覺委屈。她說暫仍不能以真面目示人,亦會「一世唔去旅遊,驚咗」。
陳國柱昨晚陪同易小玲到商台接受訪問,但陳不願意被攝入鏡頭。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