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15歲少女感染腦膜炎雙球菌,上周五進入伊利沙伯醫院治療,細菌不但入血,更入侵腦部導致敗血症及腦膜炎,目前情況嚴重。醫學界指細菌同時入血及「上腦」,死亡率高達三成,必須及早使用抗生素治療。
腦膜炎雙球菌可經由接觸病人或飛沫傳染,該名少女居於屯門,本月17日出現頭痛、嘔吐、發燒及神志不清,翌日入院治療,臨床診斷為敗血症及腦膜炎。化驗後發現血液含腦膜炎雙球菌。
大部份追不到源頭
衞生防護中心指病人在細菌潛伏期間並無外遊,中心正追蹤曾與她有緊密接觸的人士,提供預防藥物防止發病。這已是兩個月內第二宗個案,上月一名一個月大居於內地女嬰染病後返港治理。去年及09年分別有兩宗個案,09年有一名36歲男子死亡。
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大部份腦膜炎雙球菌個案都追蹤不到感染源頭,因為除接觸患者外,部份健康人士的鼻咽內也帶有此菌,一旦細菌入血即可發病。此菌有預防疫苗,但本港不屬高發病地區,故疫苗注射並不普遍。
此病潛伏期一般三至四日,感染後可引致敗血症及腦膜炎。症狀包括突發性發燒、劇烈頭痛、皮膚有瘀斑,如腦膜炎患者則會出現嘔吐、畏光及頸部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