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但問人,剛過去的周日是什麼日子。因為不需要經大腦,有人求其說是元宵,有人嚴肅說是司徒華維園追思會,更有人說是台灣什麼紀念日(跟228溝亂了),總之沒有人答得上,是一年一度香港馬拉松。馬拉松跑手,騎騎呢呢,認認真真,各取所需。傳媒早幾星期已經專題專訪跑手,不過,除非有明星落場,普通人很難對長氣袋刮目相看。電視台幾乎每年都捕捉到一批在東廊停下來齊齊叫yeah合照的男女跑手,他們坦白交代,參賽只是為了歷史性去到平時沒可能站着拍照的高速公路。馬拉松門檻太低,騎呢怪老實不客氣佔便宜,明話馬拉松,實際行來行去擺不同甫士影相阻住地球轉的「跑手」數不在少。大會年年高調公佈,參與人數大破往年紀錄,香港人真是這麼跑得嗎?人數無滲水,但湊熱鬧虎頭蛇尾者居多,跑到抽筋怨天公不造美者更多。馬拉松本來是孤獨的運動,香港人閒時喜歡一棚人開房唱K,暴熱天將冷氣調到18度打其肥牛邊爐,周日行逛山頂,帶寵物狗出街大小二便,就當做跑馬拉松的前奏熱身了。
雖然保健意識抬頭,香港人最熱衷的「運動」依然是跑馬,不是跑馬拉松。跑贏大市是炒家的夢想,我們的小學生卻不允許在操場跑,一跑就記過。長跑也沒幾個合適地方,不是懸浮粒子過高,就是醉駕司機太可怕。還未計忽然倒塌的老樹、高空下墮的鋁窗、水電煤渠與電訊商掘個沒完沒了的行人路陷阱。而在一個崇尚短炒的城市,長揸和長跑隨時PK,睇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