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財政預算案發表前夕撰文駁斥有關「官富民窮」的批評,重申政府必須審慎理財,預留儲備以作不時之需,尤其在面對經濟周期與外圍波動之時。在此我只對司長提出三個疑問:
一請司長告訴我們,政府無視造價過高的質疑,不惜一切斥六六九億超級天價興建高鐵。就當這是一項投資,一些學者最樂觀的估計,回本也或需數十年,然則在此期間經濟周期也必有上落,全球也甚有可能再次出現大幅波動,司長在高鐵興建這一事上,可有考慮這漫長的等待回本期,又可曾提及審慎理財與量入為出以作不時之需的原則?
二請司長告訴大家,政府申辦亞運又符合何種效益?輿論差不多一面倒質疑申亞幾乎不具任何效益,且在計算支出與收入上,政府本身也前後矛盾,一時一樣,無法符合審慎原則──那麼司長又如何說服我們,在申亞一事上,政府亦以相同理財原則辦事?
三問司長或其他政府官員,是否認為香港市民皆沒有足夠的專注力或記憶?又或者,特首及一眾官員早已把政事分為「日常管治」及「中央急旨」兩項,而分別以兩套截然不同的標準看待處理?
若司長不能或不便回應,那麼真相或如某些人所言,是「不便公開的真相」。
曾建峰
公民黨青年公民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