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收水內企南下度水激增「內保外貸」方式湧現 港貸款上季創新高

中央收水內企南下度水激增
「內保外貸」方式湧現 港貸款上季創新高

業界亦期望,有實質貿易支持的內地進出口企業,為了規避滙率風險,年內將會開始在港以人民幣作為借貸幣種的突破性發展。

避滙率風險 或轉借人幣

內企「渴水」,本港銀行界樂於借貸,金管局資料顯示,去年在本港使用的貸款達30046億元,較09年的24305億元增加23.6%,創歷年新高;單計外幣貸款,則由3070.69億增至5054.64億元(以等值港元計),增幅不但高達64.6%。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的外幣貸款為4697.05億元,已打破08年9月金融風暴時的4392.17億元紀錄;以第四季計,更每月均刷新紀錄。
去年10月的外幣貸款不但破紀錄,升勢更凌厲,11月續升至4871.86億元,12月更升破5000億元大關,報5054.64億元。儘管內企佔其中比例有待分析,但從華創集團於去年提出系內6家上市公司互相貸款的議案中,已明顯反映該集團對內地「水緊」的先知先覺能力。
由於「內保外貸」可能牽涉敏感的跨境信貸風險,會否惹起內地監管機構認為,內地當局前台「落閘」(收緊信貸)、內地企業「後欄度水」(經本港借貸再轉回內地使用)亦惹起財經界人士關注。

空殼公司借貸 業界謝絕

據悉,金管局密切監察銀行這類信貸的增長情況,並定期向業界查詢了解,預料該局在有需要時,會廣泛提醒銀行留意相關風險。
業界強調,將會謝絕空殼公司借貸的申請,並確保貸款符合規例及回流時,在跨境貿易框架內進行。
星展銀行(香港)企業及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張建生表示,年初境內本土貸款曾出現短暫性快速增長,但銀行額度耗用一定程度後,這類信貸申請在農曆年後,又呈現緊張狀態,有能力透過合規渠道、在港進行外幣貸款(港元或美元)的內地企業,需求再度活躍。他估計,這類貸款增長,勢頭仍會持續,年內增幅最少兩成以上。

內地借貸成本 最少貴3厘

對於內地相關企業信貸的對象,他說,該行一貫集中有往來關係及具有實質貿易背景的客戶,有關貸款息率回報亦很可觀,因應銀碼介乎拆息加1.5至2厘水平。他相信,本港監管當局已充份注意到這類信貸的增長情況,銀行亦會以審慎方式批核。
恒生銀行(011)副總經理兼企業及商業銀行業務主管陳力生指,「內保外貸」自去年下半年起,需求已顯著出現。除了信貸收緊外,亦因為內地借貸成本遠較在港用外幣貸款,最少貴3厘,因此吸引有能力通過合規渠道在境外貸款的公司,來港借貸,他相信這類需求仍會持續,增長有多大則視乎息率成本的走勢。
他期望,隨着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越趨成熟,具有人民幣應收賬的內地企業,年內會尋求在港以人民幣貸款,從而抵銷外幣借貸的滙率風險。
對於空殼公司的借貸申請,他強調,該行一定拒借,涉及借錢後回流內地使用,亦必須通過跨境貿易的渠道,以及具備相關批文的支持。